因“爬叉”引发的思考

  “爬叉”是济宁、菏泽、枣庄等地对蝉猴的叫法,为地方口音误传所致,实为爬蚱(pa

zha),一般指蝉的未脱壳幼虫。其他地方又名金蝉、爬拉猴、杜老猴(杜了猴)、知老猴(知了猴)、知了龟、老蛄蛹。

A面

  那年夏天

  我在家熟练地将喷香、焦黄的煎爬叉装盘后,突然发现一只蝉不知何时默默挂在厨房窗外的纱窗上,同一个物种,同一时间在一个空间不同的命运,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我很快停止思考,因为再不吃,爬叉就要被我老爸吃光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爸馋了很多、饭量也大了许多。

  他不会像老妈一样,将好吃的总留给我。

  老妈经常抱怨他自私,但老爸依旧我行我素。他得意洋洋地告诉我:自己身体好,不需要我照顾,这是现在对我最大的支持。

  先照顾好自己再顾及别人。他的这种行为方式我很赞成。

  同时他说话上也秉承了这一理念,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时我熬夜看完球,他会说新闻上有深夜看球猝死的消息;对于喝酒豪爽的亲戚,他会当面或背地里说人家喝酒喝得没脸没皮;奶奶病重时,孝顺的他会安慰奶奶说人都会有那一天……

  即便出于好意,说话总选择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

  老爸也想好好说话,但由于长期没有迎合别人的习惯,偶尔表达的赞赏也让人感觉不诚恳……

B面

  那年夏天

  儿子第一次煎爬叉,扎啤配煎爬叉真是美味啊。

  很快爬叉就剩下小半盘了。

  感觉在自己家的饭桌,才会吃得如此放肆和舒展。

  一直认为将好吃的都给儿子留着,会惯坏他;况且儿子以后走向社会,没人会让他。

  人老了,身体还好,就是对儿子最大的支持。

  因此保持健康显得愈发重要。

  当看到儿子熬夜看世界杯时,当家中亲友喝酒成瘾时,我知道很难改变他们的习惯,只能尖刻地表达对他们行为的不满。

  当孩子的奶奶住院时告诉我,她感觉时日不多时,我想安慰她说目前医疗发达,很快就能康复。但话到嘴边说出的是:这是自然规律,我们都会有这一天的。

  也许,面对最亲的人,更容易说出伤人的实话。

  也许,委婉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是种能力,希望儿子能有这种超能力……

​C面

  那年夏天

  我从中都市场打来冰凉的扎啤,儿子煎好了一盘爬叉,我俩还未洗手上桌,孩子的爸已扫掉大半盘……

  一家人吃饭,我都是先吃剩菜,新炒的菜等家人吃的差不多,才开始扫尾。

  与我相比,孩子的爸这点忒恶应人,不顾人还说话难听。

  开始和他生过几次气,但后来发现人的性格、习惯是无法改变的。

  就像眼前的爬叉,即便它还有机会变成蝉,付出的代价可是脱掉了一层皮。

  但孩子的爸即使脱一层皮,注定也无法在说话上让人舒服、熨帖。

  再想到孩子的爸的有些优点,我释然了。

  还是希望儿子不要像他。

  能够学会忍让分享,该有多好!

  思考到这,突然发现最后一个爬叉已被儿子毫不犹豫地送入口中。

作者简介:

  杨猛,男,1982年生,山东汶上人,银行工作,爱读书,喜欢写关于美食、体育、电影的短文,始终坚信,写作是有温度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爬叉”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