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小文||刀子嘴豆腐心

01  起因

昨天早晨,我和韩工又拌嘴了。事情非常简单,他偷偷买了一大瓶可乐,2L装的那种,一下子全喝完了。这不,被我发现了。

“你怎么又偷偷买可乐喝,我说了多少次,这个对身体不好?”我怒气冲冲地指责他。

“我偶尔买了喝点饮料怎么了,一年才喝几次啊?”他也不服输的反驳我。

“什么一年几次,你就天天喝饮料,水也不喝。我怎么说你都不听!”我更恼火了。

“我上班天天喝水,你又没看到。”他还在狡辩。

说实话,这个时候我的已经非常生气了。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以前周老师和我们说的两个字,“止语”

我意识到即使我现在和他争吵,他也依然不愿意改变,那么只有我来改变。

于是,我转身离开了,远离了战场。

过了不久,他就上楼来和我搭讪,我明白他的意思,大家彼此给一个台阶就下了吧。我当时也就非常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我刚才着急是为你的身体着想,我认为多喝饮料对身体没有帮助。但是既然你不认可,那么我以后不会再说这个问题了。毕竟身体是你自己的,你认为没问题就可以了。”

韩工看到我这个态度反而有点吃惊,没想到我居然没有再发脾气,还能好好地和他说话。他也实话实说,“其实呢,我也知道喝饮料并不好。我就是有时候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你一上来就指责我,我肯定是不开心的。但是后来一想,你也就是这么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也就理解了。”

听了他的一番话,我却也一愣。作为一名HR,我讲究的是和风细雨,说话有分寸。对于我来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才是我的追求。而未曾想,回到家里,我居然说话那么凌冽,被誉为“刀子嘴豆腐心”。而这个标签,我并不喜欢,为什么呢?

02  表象

“刀子嘴豆腐心”,常被形容人说话尖刻,但心肠很善良柔和。

这句话经常被用作夸赞他人坦诚直率、不谄媚迎合、嘴硬心软。比如,当别人对你说:“你这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说明对方理解你强硬语言背后的一番苦心,赞赏的意味多过责备。

有时,这句话也被当作给自己找台阶下的一种方式。比如,对道歉对象说:“我说的话,别往心里去,我这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希望对方理解自己没有恶意,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心直口快。

似乎大家都对这样一种说话、表达习惯达成共识:因为“豆腐心”是好的,所以“刀子嘴”也就可以接受,是一个人心地纯良、不善掩饰的表现。

但作为一个学佛人,需要善护口业,应当仔细观照一下语言背后用的究竟是什么心,以免被其中夹杂的凡夫心所欺骗,养成错误的语言习惯,给众生造成不悦和伤害,不经意间种下诸多恶因、恶缘。

03  觉察

觉察自己的心

为什么我们自以为的“好心”,会显现出“刀子嘴”的外相,伤害到他人?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疏于觉察,未能感知到夹杂在“好心”中的其他“成分”:我执。

是否存在“我执”,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感觉来判断:

■ 重要感

“我”觉得自己的观念、判断等非常重要,而对方的行为表现,没把“我”的意见当作一回事。这是对“我”的轻视,因此需要“刀子嘴”让对方重视。

■ 优越感

“我”觉得自己的认识、见解比对方更高明、智慧。而对方并不认同,需要用“刀子嘴”让对方买账。

■ 主宰欲

“我”希望对方合“我”的心意来思考、行事,不然会让“我”产生失去掌控的不佳感受,所以希望用“刀子嘴”使对方顺从“我”的心意。

若能从自己的发心中,觉察出三种感觉中的任何一种,就说明我们的发心,其实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纯粹,依然是夹杂“我执”的,是不圆满的善心。

以那样的心说出来的语言,很可能会伤到别人。不如话到嘴边停一停,调准发心再说。

调整自己的心

那么,我们该调整到怎样的发心,才不会伤到对方,又能达成较好的沟通效果呢?

且听明天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行小文||刀子嘴豆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