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癌症性格毁掉的职业生涯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工作体验:

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方案,客户不满意推倒重来;

工作中遇到不对付的同事,沟通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彼此共事简直就是“受罪”;

老板喜怒无常,如果心情不好正巧被你撞上了,没准就迎来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于是渐渐地,有人越来越疲惫,从“上班族”变成了“丧班族”:工作提不起精神,毫无斗志与热情,每天会徒生各种情绪,又不得不装出一副笑脸,美其名曰“职业化微笑”。

然而,长期处于情绪压抑的职场人,不仅职业生涯遭受重创,连带精神也由此滑向崩溃的边缘。

情绪问题,不得不引发我们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披上了白大褂,从此快乐是路人!”

咨询者婷婷(化名)毕业那年,当很多同学还在为工作四处奔波时,经由家人的安排,她去了一家甲级医院,披上了令人羡慕的白大褂,成为了一名医护工作者。

然而“白衣天使”的这份职业却丝毫没有让婷婷感受到成就感,相反,她所感受到的,竟是说不尽的焦虑与疲惫。

“我的工作糟糕极了”,婷婷说:“工作内容单调枯燥不说,动不动要值大夜班,关键在于,我每天都要面对病人以及不好说话的病人家属,他们动不动就对我们大吼小叫,简直不把我们当人!我真是受够了!”

听到婷婷说着她在第一份工作时的感受,我就暗暗预感到,这姑娘后面的职场之路注定坎坷。

按照婷婷的话说,她觉得这份工作实在“忍无可忍”,便离开了那家医院。

后来的日子里,婷婷先后做过七八份工作,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不是觉得领导强势,就是觉得客户挑剔,或者就是同事难以相处,等等。

一晃婷婷就30岁了,她越来越发现,自己找工作越来越被动了,原有的年龄优势也不复存在,这些年更没有积累到任何一个行业较为完整系统的经验。

“晓璃老师,我就想知道,有没有这样一份工作,比较纯粹的那种,只需要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不需要和这些讨厌的人打交道,最好不要接触客户,也尽量可以不接触领导?!”婷婷说。

我思考了片刻:“有的,你说的这类工作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比如你现在考研读博士,做专业的研究人员。”

“我都30岁了,还要去费劲考研?算了算了。那有没有轻松点儿的工作,不要这么费劲的?按照我的条件,立马就能做的?”婷婷问。

我心知肚明,婷婷的问题,换任何工作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根本问题不在工作上,而在于她的情绪。

二、 情绪是阻碍职业发展的重要元凶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80%左右的咨询者容易受情绪影响,往往看不清自己所处的处境及未来发展,冲动离职,很容易造成“职业断崖”:他们每份工作都无法持续3年以上,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总是能引发不良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达到忍耐极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觉得这份工作再也做不下去了,便选择了离开。

这个循环周期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两年,当然也有的是半年不等。

按照他们的话说:“不知为何,每份工作做到一定的时间之后,就会感觉心力交瘁,觉得自己分分钟做不下去了,原以为换一份工作会好些。但后来才发现,自己不论换什么工作,到了这个时间点就觉得难以忍受,分分钟想离职,就好像中了魔咒一般,想摆脱,可又屡屡中招?!”

如果你经常处于这种情况,需要提防一样东西,那就是“癌症性格”。

通常说来,具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焦躁不安,有的甚至长期处于压抑、沮丧、焦虑、恐惧的状态,情绪很容易紧张。

事实上,目前的医学水平虽然无法攻克癌症,但有一点是医护人员以及很多人的共识,那就是,引发癌症的因素往往不一而足,但是那些经常处于情绪紧张或低落的人群是癌症的多发人群,精神因素虽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往往会以一种慢性且持续的刺激影响与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1、每个人的情绪往往包含两个层面:情绪感受与情绪表达

在职场中,无一例外地,我们被要求积极阳光,不允许带“负能量”:哪怕你的内心受到了一万点的暴击,都要强装笑脸,并美其名曰“职业化笑容”。

曾经有个咨询者雯雯(化名)是外人眼里羡慕不已的空姐,由于这份职业对员工的情绪要求很高,包括脸上的笑容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一举一动更是有细致的考核。

就是这位空姐,在咨询前和男友刚刚分手,强忍着内心的悲伤,在工作场合继续要展示出标准职业的微笑,渐渐地,她的状态越来越糟,咨询的时候我们通过专业测试与诊断,发现她已经出现了抑郁症的端倪。

事实上,所谓情绪感受,就是你对一件事情喜怒哀乐的体验,这份感受是切实存在的。

而很多人心理层面的问题,是源于情绪表达与情绪感受背道而驰:他们会拼命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认为这是“不好的”、“不被允许的”、“幼稚可笑的”等等,会用看似不错的情绪表达掩盖内心的负面情绪,长此以往,真实的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表达,憋在心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问题。

要知道,所有围绕着“情绪表达”层面的努力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这些技巧无疑在掩盖甚至抹杀真实的感受;唯有在“情绪感受”层面下功夫,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摆脱情绪的困扰。

2、情绪表达与情绪感受背道而驰,是很多人心累的根源 

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如果情绪表达违背真实感受,就会累积大量的负面情绪:从职场角度来说,改变情绪表达会导致情绪劳动成本增加,而当事人一旦付出高额的情绪劳动成本,期待的回报自然就大。

比如,在遇到比较难讲话的客户的时候,你内心强忍着MMP,表面还要强装笑颜:如果最终成单了会觉得遭受的委屈是值得的,如果再不成交,你瞬间会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白费了。

你会从内心感觉倍受打击,事实上呢,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你无非就是在解决客户的疑虑而已:可能由于你并没有理清客户根本的疑虑所在,只是自顾自地不断试图说服对方,结果由于这种说服让客户觉得有压力,而对方的疑虑依然存在,所以没有成单。

而整个过程中你的沮丧、焦躁、患得患失的心态和情绪,让你的内心戏爆棚:仿佛你的内心有两个人,一个人不断地怨声载道,另一个还要负责平息怨气,与此同时,你对成单结果的执着和渴望就越重——你的内耗越来越大,结果一天下来,你会感觉精疲力尽,同时由于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你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并开始自我否定。

不知你发现没有,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份工作有多难;而是想要降伏我们的心魔,实在太难了!

三、可怕的是你每天都在控制情绪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知,改变情绪表达不仅徒劳,并且只会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糟糕:其实,那些真正喜怒不行于色的高人,真不是靠忍的,他们靠的是智慧的修炼。

这种智慧,很大程度上源于认知模式。

1、普通人在接人待物之前容易抱持“绝对化要求”,而高手则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我们用前文案例中的婷婷举例说明。

在婷婷的第一份职业中,她觉得自己不被病人及家属尊重,存在感低,这是因为在婷婷的认知里,有个“绝对化要求”是这样的:我要周围的人都能尊重我、爱护我,不许任何人瞧不起我,更不许他们拿我撒气!

但是你凭什么要求对方这样对待你呢? 

在开始这份工作之前,我们的婷婷由于保持着这种“绝对化要求”,把这份工作理想化了:她想当然认为,这份职业是“白衣天使”,她自己理应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喜爱。

而一旦现实与自己的想象出现了差距,婷婷就会升起各种负面情绪:这种差距越大,负面情绪就会越多。

而真正的职场高手,会在开始一份职业之前,就提前预计到最糟糕的局面及最难对付的情况,他们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不论遇到多么艰难的困境,都不出他们的预料之外,自然就比普通人多了一份笃定与处乱不惊。

2、普通人容易被表象迷惑;而高手则容易看到本质。

要知道,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就是遭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以及无时无刻不被担忧恐惧的情绪笼罩着的病人家属:他们在工作中无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恐惧和焦虑,而医院更像是一道鬼门关,无形中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有些人的负面情绪终于达到了爆发的边缘,正好遇到一个说话语气不那么好听的医护人员,不禁怒火中烧,发泄了积压在内心长久以来的负面情绪。

也就是说,医护人员的态度、说话语气等只是这些人情绪发泄的诱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他们备受疾病折磨,成天被恐惧焦虑围绕,他们的内心无比痛苦,却又无法诉说。

对于类似于婷婷这种养尊处优、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从小到大都在被宠溺被娇惯的环境中长大,他们很难去体会别人的心情,待人接物很容易“自我中心”,情绪起伏很大。

四、对套路的掌握和运用,恰恰是高手的核心能力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 “80到90个思维模型,能够解决90%的问题。”

普通人不擅于学习和思考,遇到问题时只能凭本能反应;而高手则熟练地运用工具和模型,大大降低了情绪成本。

例如有个很著名的福格行为模型,很多事情用这个模型检验,就能辩识一二。


在上图的福格模型中,一个行为的产生有三个因素:一是动机,二是能力,三是触发机制。

例如,一些病人家属对医护人员多有怨言,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一般病人家属并不想和医护人员闹的不愉快,从动机上来说并不是故意找茬;其次我们需要分析的是,这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一直脾气不好,也就是缺乏相应的能力处理情绪;如果这个人平时很温和但依然和医护人员闹的不愉快,有可能就是遇到了一件事情触发了情绪,比如收到了病危通知书,等等。

因此,现实中很多问题,其实前人们早有总结和对策,可惜的是,很多人不去读书懒得思考,任由情绪牵制,最终贻误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只有在夜晚我们才能像个孩子那样天真地入睡,然而天亮后,仍旧必须像个大人那样认真地醒来。”——周一周二


作者简介: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癌症性格毁掉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