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唐僧师徒的成长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怪,克服千难万险,总算取得真经。其实,在《西游记》所有的妖怪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才是最大的最主要的妖怪,一路上的困难,与其说是妖怪,不如说是心魔,是他们战胜自我内心的魔怪的过程。心魔不除,西天难到,真经难取。

我想先从孙悟空说起。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因为发现水帘洞,给众猴觅得一住所,自封为“美猴王”。因为怕死,从而拜求“菩提祖师”为师,习得真本领,回水帘洞剿了混世魔王,去东海借得如意金箍棒和一身披挂,到幽冥界在生死簿上除名。天庭安抚,封得“弼马温”,结果因为嫌官小而打出天宫,自封“齐天大圣”。好大的口气,上与天齐,谁知蟠桃会前偷吃仙桃、喝下琼浆、嚼了仙丹,天庭全军出动,结果无从奈猴。二郎神打败了他又能怎样?踢了八卦炉,大闹天宫。可谓是妖性十足,这等妖怪,怎容他如此作?如何收他成为一个问题。其实从封弼马温开始,就是一个收服他的过程。但是一直不得法,或者说没有抓住关键问题,也或者是收妖者能量不够大。这不,如来佛祖来了。

玉帝是权威,妖猴尊重吗?呵呵,如此如此。如来是权威,如何?有道是“孙猴子72变,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看来权威不是靠名声,靠真本事。妖猴被收在五行山下,听话了。而且饥食铁丸子渴饮铜汁。权威收服后,基本上按照吃苦原则,这一苦就是500年。直到等到唐僧时才脱身。而且他自我认识很完整,这一番表述如何?——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在此处。可见,被权威收服后有自我反省和正确认知自我的过程。他服有本事的权威,而不是徒有虚名的人。对自己的行为有逐步觉悟的过程,并且情绪平和,愿意皈依佛门。因为这样有前途,第一要义是自由。但这时的自由再不是从前的无法无天的自由,而是在一定原则下有限度的自由。这个换成现代说法就是法律框架道德制约下的自由。

如果换成心理咨询的话,这个时候才具备干预条件。先前的过程就是叫妖猴停止犯上作乱,服从权威、按照现有的社会法则做人做事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精彩,既体现妖猴的能耐智慧,也让小说跌宕起伏。

再说猪八戒和沙和尚。猪八戒使小说显得更加有趣味,沙和尚则是个和事佬。同样,收服这二位仁兄的过程也不轻松。人家老猪好歹曾经是天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因调戏嫦娥被贬入凡间为妖,娶了高老庄小女儿,只是其实他就是不同于常人,云来雾去,飞沙走石,虽劳动力强,但唬了这一家并左邻右舍,真真是普通人无法忍受的,人妖自然无法为伍。高太公请了诸多法师也拿他不下,悟空和他打斗了一夜也没有能拿下,可见是有几分本事。沙和尚呢?本是天宫卷帘大将,因蟠桃会上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为流沙河为妖。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漂不住,芦花定低沉。他能与八戒酣战难解难分。而且有流沙河为护,悟空八戒奈何不了他,西天取经路阻流沙河。若不是观世音菩萨点化,他俩恐难入沙门。权威不是打架,全凭日积月累的真名,而且给他们指名明一条走向成功的路。从此八戒沙僧也走上了取经路。

我想起了白龙马,此马已经不是唐僧出长安的马了,外形相同,本质上是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因忤逆犯上获死罪,观音菩萨求情让他在鹰愁涧等候取经人保他一路西行。又是个不省心的主子。

而唐僧则本来是金蝉子,如来佛祖的二弟子,因上课听讲不认真被贬入凡间,同时肩负起为东土大唐引进佛教真经的历史使命。虽说是命运必然,但离不开观音点化。

且说这一行一师三徒弟一马,都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渡心的人。他们必须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才能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而所谓的九死一生就是磨去戾气,磨去各种不适应,磨去顽劣、俗世食色,除去心魔,通过磨难来改造人、塑造人,促进其成长成熟,学会承受和承担,为成佛做了最大的准备。(未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唐僧师徒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