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水乡梦境

打开窗户,碧莹莹的一湾清水卧在黄澄澄的几片农田前,窄窄的河边田道上歪歪的生着三三两两的芦苇、芦竹,以及两两三三的芒草、狗尾。偶有一声清啸,一只或是两只白鹭斜斜的飞来,巡视一圈,又斜斜的飞走了。清晨柔软的阳光没有冲破那几团轻雾,终于还是和轻雾进行一系列反应——渗透、杂糅、扎染成一片浓淡相宜的暖黄。一湾清水也因一番照影有了生气、野趣和温度。

这便是江南乡村清晨照影图,这是我从小对家乡的印象。

江南乡村,到处都是池塘和河流。有的人家,坐北朝南,东边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西边是别人走进来的道路,南边一片水抱,北边几公里的地方便是起伏连绵的山。这就是典型的风水宝地了,正符合左青龙(蜿蜒河道),右白虎(联通道路),前朱雀(半月水抱),后玄武(连绵山势)。

等鸡开始打鸣的时候,就会听到远远近近,起起伏伏的捣衣声,这是勤劳的女人开始洗衣服了。门前的水抱,必然是要有一块60cm见方的青石砖的,不大不小,蹲着一个女人刚刚好,小巧又适宜。青石砖被磨得又滑又亮,夏天雨多涨起来的时候,青石砖就会汪在水下,清清的,有时候会看到小青蛙在上面停一会。一根轻巧的木棒槌就椅在青石砖旁的大树上。这种树常常是榉树,因为庭院风水说“前榉后朴”。宅前种榉树,宅后种朴树,那便是个好兆头,孩子读书聪明,能中举子,家里生活富裕,能请仆人。况且榉树树形优美,倚在水边,枝杈向水边倾斜,那便是说不尽的秀美灵动。

有时也会把拖把倒挂在枝杈上,勤劳爱干净的女人一天会拖几遍地,在清澈的河里把拖把浸湿,再在路边甩一甩沥沥水,路边的花草就尽享甘泽。拖完后,家里的灰尘又被洗在池塘里,不一会,脏的灰尘就会降到池底,水面又重归清澈了。绵着水的拖把就又挂在枝杈上,水珠子一滴一滴,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调皮的乡村小娃娃。父母是没精力那么精致地管着他们的,只能在安全这种头等大事上多嘱咐几句。“不能去水边啊,水里有水獭猫呢!”大人管水獭叫水獭猫,也有些地方叫它水猴子。据说以前有人掉在水里上不来,那便是被水獭缚住了手脚。小孩子往往被吓得不敢乱跑,即便几个跑得远了,离开家长的视线,村里的其他大人也都爱护这些孩子,甭管谁家孩子,都会多多嘱咐。

孩子们就自己刨几个蚯蚓,挂在鱼钩上,钓鱼玩耍,偶尔碰到鱼阵,不一会就能掉到一大桶。等到夏天傍晚,太阳没有那么毒的时候,父母也会带着孩子去浅浅的池子里玩耍。带一个篮子,扎一个猛子,就是一大盆的河鲜。鱼虾啦、螃蟹啦、河蚌啦、螺蛳啦……回去拾掇拾掇,可以做两三天的菜。

若是吃完晚饭想散散步消消食,可以往村后山前的水库走一走,水库的水是顶清的,水库边上的山是顶绿的,山上的林子或许是在清水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青翠可爱,深深吸一口空气,肠肺都洗干净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文化一直和水分不开,小桥流水、春船菱角、渔歌唱晚……水的阴柔与秀美滋养着的江南人素雅灵动、纤细精巧、温柔婉约……而江南乡村又多了几分生气、野趣和温度。

然而长大后,再看不到这番情状。

长大后,江南乡村迅速发展,大家迅速推翻了从前的信仰,相信城市化的东西。用农药来更快更彻底地消灭害虫、铲除杂草,用城市里的钢筋混凝土替代了原生态驳岸。导致农药污水流入河水,让河水变脏变丑,失却澄澈和灵动;河道河岸硬邦邦连成一片,让河水变静变死,湮灭生气与柔美。水里长满了水花生,也就是喜旱莲子草,这是一种入侵品种,打捞也捞不完,还越来越多。它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迫使水边乡土植物越来越少,水中高等动物趋于灭绝。

生而为人,旅居地球几十载的过客,我们有何权利去区分自然界的“害虫”“杂草”,仅仅因为我们不喜欢,就把他们赶尽杀绝?草木山河,皆是自然赐予,我们何以自私到把它改造硬化成只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

乡村的年轻人都走向城市,留下老弱妇孺,以及又脏又臭的一潭死水,一片寂静。被无数文人墨客吟咏的江南水乡,只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了。或是有一二处污染不够严重的、景色略微秀美的,被做成了文化旅游的风景区,供人欣赏和凭吊。

然而,我们不应在追忆叹息中麻木,而应反思、探索和救赎。

如何救赎呢?重建被我们破坏的生态群落,也就是近自然生态恢复。

我们需要放低姿态,领悟众生平等,恢复与自然众生共存的状态。减少喷洒药水,减少冰冷坚硬的挡墙。重构生物链,恢复水生生态系统。

疏浚河底淤泥;软化硬质驳岸,适当种植蜜源植物,吸引昆虫鸟类的到来,恢复河流湖泊的自然形态;水生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就是乡间本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春夏秋冬四季有景,深湾浅滩层次错落,形成完整的水生植物群落;若是河底已经硬化,可以在水流速度较低的地方,做一些生态浮床,比如芦苇,是非常适合做芦苇床的植物,有较强的水质净化功能;河里可以投放一些小动物,较高比例的土著动物和相应比例的其他种类,包括初级消费者的绿藻类底栖动物和草食性鱼类,以及作为高级消费者的肉食性鱼类。这样就可以形成长期有效的“草-鱼-鸟-虫”的水生生态系统。

再配合水流循环系统、曝气增氧系统、生物栅栏系统,不仅能够长期有效的保持治理效果,成本也相当低廉。

以上措施是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达良俊老师以及其团队的在治理丽娃河时的成功实践。丽娃河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条内河,承载了华师大的情感记忆,曾一度因断流、试验污水排放而变黑变臭,但经治理后,成为上海最干净的河流之一。

草木国土皆宿有神灵,热爱自然、尊重土地伦理,而不是用工业技术将自己打造成“超人”。我相信博大慷慨的土地会因我们的自我救赎而照拂我们,让我们重归水乡梦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归水乡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