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千元说书稿(1)逻辑结构

说书稿是一种强逻辑结构文本,你想想,要将一本十几万字的书浓缩成一篇万字内的文章,就相当于你要把数百件衣服塞进衣柜一样。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只是一股脑胡塞,不提好不好看,就是能不能塞进去也是两说。

说书稿的逻辑结构说起来并不抽象,其实就是你打算把书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依据什么来分,各自都是什么而已。

下面这个就是一本书的逻辑架构

图片发自App


不少小伙伴都向我反馈过这么一种情况,说提交过去的稿件被打回来了,编辑的意见就说逻辑不清,然后不予评审。

其实不怪编辑无情,我自己在审阅稿件时,也是第一时间去找文章的逻辑结构,一般就是看作者把原书总结成了几个部分,然后各个部分都分别是什么。如果说一眼看过去,归纳的几个部分都混乱不清,那这篇稿件根本不用往下看了。

一旦文章的结构出了问题,无论后面怎么改也是徒劳,就像房子的地基歪了,无论后面我们怎么去砌墙、装修,都无法挽救这栋房子。

反过来说,当我们的稿子逻辑结构规划得很好,那只要不是太过放飞自我,最少都能写出一份及格的稿件。

好了,说了这么多,那应该怎么去设计文章的逻辑结构呢?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我总结出来的方法,一家之言,如果大家有自己常用的方法论,也可以在评论下交流。

一、论证框架

这种框架是万金油,基本上可以套到任何类型的书籍上,最经典的论证框架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任何一本有意义的书,都会有它想讨论的问题或者想描述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用论证框架来归纳书籍的内容。

是什么:这本书讨论了什么问题或者这本书描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这本书是怎么分析这些现象的或者怎么揭示这个问题成因的?

怎么做:作者有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这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什么后果?

以我很喜欢的一本书《逃避自由》作为例子,来讲解下论证框架的使用。

简单介绍下这本书,《逃避自由》诞生于1941年,这一年整个世界狼烟四起,纳粹战车席卷欧洲,日本铁蹄肆虐东亚,目睹了极权主义的猖獗和民众的狂热,作者艾里希·弗洛姆深受震撼和倍感煎熬,为此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从头复盘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追寻自由的过程。在研究中,他渐渐发现了人性中潜藏的对自由的恐惧,正是自由的暗面,催生了法西斯等极权主义。为了给当时的人们敲响警钟,他把自己的研究写成了书稿出版,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逃避自由》。

在这本书里,弗洛姆提出了一种现象,有人在逃避自由!法西斯极权主义、日本军国主义都是逃避自由的具体表现,数亿民众自愿放弃独立思考和个人独立,狂热地投入到战争中。这部分就可以总结成“是什么”

结合书籍内容,这部分我给出的归纳是:逃避自由的形式有哪些?

在讲述完现象后,弗洛姆开始给出自己的研究成果,那就是自由会导致孤独,正是自由的暗面吓坏了一些人,使得他们自愿放弃自由来重获安全感。这部分就是“为什么”了,也就是对前面现象的解读。

我总结为:人类为什么要逃避自由

最后,弗洛姆给出了对抗自由暗面的方法论,通过工作,通过爱,我们既能拥有自由,也不至于失去安全感。这部分就可以归纳成“怎么做”

我总结为:如何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可以看到,一些心理类、社科类书籍是天然契合论证框架这种逻辑架构的。当我们要解读的书,是为什么揭露某个问题,描述某个现象而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利用论证框架来总结书籍精华了。当然了,这种架构不太适合用于归纳故事类、人物类的文本。

二、推进框架

刚刚我们说论证框架不适合故事类和人物类,那什么框架适合这两类文本呢?那就是推进框架了。

大多数的人物传记书籍,都是记录传主的生平,既然是生平,那无外乎就是初出茅庐-征战天下-退隐江湖/登基为王/自刎乌江。

而故事类文本,也是开场-高潮-结局这个结构,所以在进行总结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推进架构。

以《贼巢》这本书为例,这本书既讲述了一个故事,也记录了很多人的生平和结局。

简单介绍下书籍的背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场猖獗的犯罪正在华尔街蔓延。八十年代是美国经济的又一个巅峰时期,而极致的繁华也催生了极致的罪恶。在这被称为贪婪十年的岁月里,一场场内幕交易接连上演,金融大亨们纵情狂欢,精英投行家在其中浑水摸鱼,而律师和政府官员们则是助纣为虐。所有人都陷入了狂热,直到末日的到来。。。《贼巢》讲述的就是那段岁月里,犯罪分子们的猖狂和他们最终覆灭的故事。

这本书的精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开幕:四大金刚的崛起

高潮:贼巢的建立

结局:贼巢的覆灭,四大金刚的下边

通过推进框架,我们就把这本书的脉络梳理出来了。

时间推进只是推进框架的一种,还有其他比如由表及里等等。

三、雷区

有心的同学会发现,前面介绍的两种框架,它们的一二三部分之间都是有关联关系的,要么就是层层深入,要么就是由第一点推演到第二点,第二点引出第三点。

之所以会这样,是跟书籍的性质有关系的,绝大部分的书都会有所谓的文脉,也就是主线、主逻辑。你想想,要是几十万文字没有一条主线穿起来,那不成了流水账了?

所以说,在建立稿件逻辑架构时,我们切忌使用平行架构,也就是三个部分之间没有关联,甚至三个部分讲述的内容互相重复。

写说书稿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总结精华内容,总结需要合并同类项。如果有五六个类似的观点,那我们要做的是总结这五六个观点的异同点,然后合并同类项,而不是一股脑地罗列在稿件里。

很多稿件被打回的小伙伴就是犯了这种错误,他们的架构里,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讲述的是同一类内容,或者是东一头西一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我们对书籍的把我不够深刻,并没有真正总结出书的精华。

逻辑架构,我们强调的是逻辑而非架构,不管你把书归纳成几个部分,只要各个部分之间有内在联系,在文意是一体的,那就是一次好的归纳。道理很多,还是要多去实践,祝大家能在书中找到乐趣并赚到钱( ´・ᴗ・` )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写出千元说书稿(1)逻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