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平分秋色

    “月缺终有月圆,知我能得几个?面对无尽江山,与谁平分秋色”。太阳与地球每秒都在互动,它们的关系、互动的轨迹等构成华夏文化中天道范畴的核心。正所谓天道轮回,地道即会跟从效法,而人道则经历本能到自√跟从的历史。虽然人类一直在寻找“超越”,但天道至今在影响甚至惩罚着我们。

图片发自App

    今日秋分,地球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十二个小时,“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四时八节的大八节之一,古代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秋分日居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秋分后,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慢慢的昼短夜长,直到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也随之下降。

图片发自App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内地大部分地区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犹忆少年时,清晨起床,屋前的树木青草叶上可见白色的露珠,晶莹剔透,伸手一捏,凉爽沁脾,雾气扑面而来;夜间,菜园里,草丛里的蛐蛐、蝈蝈等秋虫也知道天气转凉,连叫声也显得格外清亮了。农民分享着秋收的幸福,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也显得格外忙碌。我的家乡地处长江流域洞庭湖边上,一边忙着收晚稻,让金黄稻谷颗粒归仓,一边抢晴耕翻田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均会影响着“三秋”的正常进行,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图片发自App

    秋天,大地披上金黄色衣裳,秋色丝毫不逊春色,甚至比春色更多一种韵味,是以汉语中有“平分秋色”之成语。楚人有诗:“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唐人有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宋人有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有意思的是,国际和平日,即世界停火日(9月21日)正巧在秋分期间。国际和平日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这不仅仅有秋分势均力敌、不分上下、平分秋色的意思,应该是休战方便救援人员为交战各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更是让交战方反思的机会之意吧。

图片发自App

      古代中国人对物候的感受是细腻的。尽管秋色美好,但他们深知,好景不长了。正如大地呈献粮食作物后,接下来会是一片萧条。一切如俗话所说的“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诗人为赋辞只强言“天凉个好秋”,又道“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但盛夏灿烂过后,.叶落尘世,如雾水不堪风沙挥霍,日月流转,荷塘干涸,残叶随腐土能隽永么?自古悲秋诗句如冥冥在耳。杜甫曾写过“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世界的冷、距离的冷、时间的冷,重重叠叠,直逼心上。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三更不寐,是因为这样的秋声让人意乱心烦……如今现代都市里,秋声少了,失眠的人却越来越多,失去理由的各种衰弱,让烦恼失去了诗意。

图片发自App

    无论是古人悲秋,诗心怦然,还是现代各种麻木烦念,遵循天道人道,春分万物生发,踏上征程,一切无限可能;秋分收敛,在告别,在隐居,在此意义上,秋分也在检验一年的收获,有什么可以归隐避让,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有什么可以献祭,把人间现象与物候对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静心,韬光养晦来应对秋燥。“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穿越秋风秋雨去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谁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