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企业架构战略关系模型把组织的战略目标从“口号”变成“干货”

 TOGAF是描述Enterprise Architecture的标准,这里的“Enterprise”是对组织的最高级描述,涵盖了组织的所有使命和功能。所以TOGAF9.2中对“Enterprise”的定义是:具有共同目标和/或单一底线的组织的集合(Any collection of organizations that has a common set of goalsand/or a single bottom line.)。那么这个“共同目标和底线”具体指什么呢?在我们的组织当中又应如何识别和分析呢?

在我们当前各种类型的组织当中,作为组织共同的目标和行为指引的元素就是组织的战略。架构方法要求所有的业务都要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的核心原则,并且反复论证、分析和验证用何种方式来实现战略对业务活动的要求,也就是“正确地做事”,不再让战略目标成为“口号”悬在半空,无法落地。

当然,我在项目中也遇到了有的客户跟我说“我们的企业没有战略,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暂且不论“老板说的话”是否等同于战略目标,但如果真的一个企业连基本的战略目标都没有,今天业务模式是B2C,明天业务就转型成B2B,组织的能力无法形成合力,投资人和员工都不会对这样的组织抱有信心。

对于“没有战略”或者“都听老板的”这样的组织,更应该通过架构的方法,把无形的、抽象的、多变的目标变成显性的、具体的、面向未来并且兼顾现状的战略目标,进而围绕战略相关的目标、目的、驱动力、原则、约束、需求、测度等元素进行分析,形成战略架构,从而将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逐层分解,逐步量化,以确保战略的有效落地和执行。

今天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从战略架构设计出发,逐级推导得出业务架构和IT架构的项目实例,把战略目标变成落实实施的“干货”的案例。

本项目通过架构方法,设计承接战略目标的业务架构和IT架构,构建从战略到业务到IT的能力路径,支撑组织战略规划落地,实现战略到业务到IT的全线贯通与对齐,推动实现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的协同,促进业务和IT的深度融合,实现IT效益的最大化。

在战略架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基于TOGAF的架构内容框架,提出了战略关系元素模型,将宏观的战略目标转化为能够实现的需求,并落实到具体的指标中,实现战略目标的可理解、可执行。企业战略关系元模型可用于定义战略如何被描述与分解,并建立目标与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可以用愿景、驱动力、利益攸关者、目标、目的、测度、需求、原则、约束等元素描述,战略关系元素模型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在战略关系模型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本项目还充分融合了平衡记分卡战略分析方法,实现了架构方法和其他管理工具的互补和支撑。TOGAF在ADM中要求做到“定义要使用的框架和定义管理框架之间的关系”。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实现各种管理方法工具与架构方法的融合应用,是落实TOGAF相关要求最好的方式。

当然在项目过程中,架构方法是主,其他管理工具为辅。这是因为架构方法是对组织复杂度及其变化演进过程进行掌控的顶层方法,是超越具体管理工具、方法及应用对象的普适性理论方法。架构方法是以需求管理为核心,关注企业的持续治理与改进,与其它管理工具是互补和支撑关系。具体在使用过程中,架构方法起到牵引性作用,可对其它管理工具提供输入,提出需求或要求,保证其它管理工具落地过程中,能进一步聚焦企业的战略与变革。

本项目推导得出的战略关系模型如下。战略关系元素模型在分析企业战略的基础上,识别战略实现的主要目标,分析目标实现所需要的能力,设计能力实现与管控的指标,将企业战略从目标到能力需求再到具体指标的由粗到细、由虚到实地分解。组织拥有了高效的战略工具和高价值的战略内容,组织的战略才算真正落地。此外,还要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能力、建设企业能力。企业指标体系可以引导企业强化战略管理,提高驾驭市场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并对能力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保持企业长期发展的竞争优势,是战略落地、能力实现的落脚点和抓手。

在战略架构设计和分析基础上,按照下图所示的方法推导业务架构设计,确保业务架构中的所有的业务组件设计均承接战略架构的设计结果,针对不同的能力领域,由相应的业务组件承接对应的业务需求,确保依据战略提取的所有需求均有相应的业务组件承接。

本项目还在业务架构设计成果基础上,选取定业务领域细化至业务流程的颗粒度。

关于从战略到业务到流程的正向设计关系,在视频课程中还用了 “小明上学”这样一个通俗的场景描述了架构方法是如何映射到实际生活中的。

本项目还建立了组织模型,通过对组织架构、组件化的部门职责、定岗定编、指标体系、协作矩阵等内容进行建模和分析,结合而业务架构中确定的业务边界划分和业务协作关系,在充分考虑战略目标、业务模式、管控重点的基础上,通过业务-组织模型模拟未来的运行场景,提出了组织变革建议。

本项目还进一步的设计了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架构治理体系。IT架构是在业务架构设计成果的基础上,从三个层级开展相关的架构设计。一是在宏观战略层,通常IT是组织战略变革重要的使能工具,IT建设要满足组织战略发展需求,业务架构系统性的承接了组织的发展战略,其工作成果为IT顶层逻辑框架提供支持;二是在中观运行逻辑层面,业务架构通过建立业务组件模型,通过业务组件可以搭建业务模型,其业务运行模型与IT应用场景是一致的,业务运行模型可以更加系统性的帮助IT人员梳理IT需求;在微观层面,业务架构的落地是通过流程实现的,通过对流程的显性化,为IT建设中的功能需求、IT流程方面提供支持。

数据架构包含元数据、主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及其相互关系,为应用架构提供数据模型、逻辑和实现。技术架构满足应用运行与性能要求,提供数据存储与计算服务,由商务应用基础平台、自主软件开发平台、计算机基础设施和信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构成。IT治理体系由数据管理、IT管理等流程构成,流程域按规划、建设、运行三个层次设计。通过架构的持续治理保证战略和业务的持续对准,保证业务和IT的持续对准。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本项目详细技术路径、实施过程、架构制品等内容,请关注企业架构实践案例系列课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企业架构战略关系模型把组织的战略目标从“口号”变成“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