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择这样读书

前段时间,有机会与一些同事分享读书一事。于是,便结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做了些许思考和整理。希望能与爱好读书的人共勉。

关于读书一事,我非常喜欢独立学者王东岳对于读书的解读。他说,读书的要义是对话。你读什么书就等于跟什么人对话。所以,应该选择与自己思想量级相当或者自己所希望企及的思想量级的书。如果我们现在失去了读书的习惯,就等于失去了和伟大的人对话的机会。

读书的时候学会自我清空,要很虚心。选择阅读一本书,要先把自己的思想腾空,进入对方的思境。既然读书是对话,首先便需要理解对方。即使觉得对方论述的不对,也要反复思考是自己理解的不对还是对方真的有问题。只有抱着谦虚的态度读书才是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才能吸收到别人的想法以及想法中的合理之处。

选择读思想性书籍,而且要精读。我对于书籍的选择经历了不同阶段。起初,由于自己性情使然,我喜欢阅读文学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写凡人故事的书,比如蔡崇达的《皮囊》、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读来常泪流满面,也有意去留意应该如何写身边人、身边事。后来,会喜欢阅读那些有独立思想和底层思维的书。读底层原理的书,可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甚至预测世界,可以为自己积累思想的厚度。所以,我现在喜欢阅读经典,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能成为人类历史和文明长河中作为思想奠基的书籍。而这些书必须要精读,需要深层的思想领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炼和发掘思想,然后推动自己达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

要养成习惯,做读书笔记。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输入方式,而写作则是对自己输入的检验。阅读的如何,收获了什么,要看能从一本书里面输出什么,要看对一本书有怎样的认识,又有怎样的表达。以前,我常常读完一本书也就完了,至于学到什么,留下什么,常常是种混沌不开的状态。后来,我有意对一本书的思想和观点去记录,整理输出纳入到自己知识库的相应位置,成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刻意培养成为自己处理事情、认识事物的一种价值习惯。

每个人对于读书的诉求并不相同,我所分享的也仅是自己的一些浅薄想法。不过,我确是在有目标性的阅读过程中,感知到了读书带给自己的有益成长和变化。现在,我基本是按照下面一种逻辑去选择书籍,一是学习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求正确、精辟地分析问题,这样就有了哲学-逻辑分析能力;二是学习掌握文史哲经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就可以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三是学习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实际情况,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有专业性的认识问题,比如民航机场,我们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就能够将民航公共运输这个链条上的专业的业务、技术以及运营学懂弄通。

作者简介:一个S型的身&一颗L型的心,二姐不二的代言人,总能找到笑起来的方法,一名企业记者,在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有情、有趣的独立撰稿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选择这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