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之辩析“叶公问政”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30篇。

《论语子路篇第十一》第16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这里的叶公,也是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用我们的口头语讲起来是一个小皇帝。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叶公好龙”,就是有关于他的典故。此人相当喜欢龙,在宫廷中墙上、梁上、柱上,到处画的、雕的都是龙。因之感动了真龙来,他却又吓死了。

刘向——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

在生活中,例子也有很多,如有人好讲道德,而真要他行德时又不干了;又如好交朋友,而朋友有困难时又不帮助了,这一类事故,便引用叶公的故事,说此人讲德道、好交友,如“叶公之好龙”。

叶公也问怎样为政。孔子说,能够使近处的人感到喜悦,能够使远处的人纷纷来归顺,这就是为政。说,音悦。

南怀瑾注解——春秋时,人口少,土地辽阔,很需要老百姓,所以孔子说,能够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做老师做领导也同样,使听了课的学生感到喜悦,使没听课的学生都想来听,在领导人来说,跟随的人,不愿离开;在外面的人都想回来;别处的人都想来投效,这就成功了。相反的,在你身边的人想离开,在外面的人没有向心力,就有问题。

“近者悦,远者来”是为政的效果,但“远者来”必以“近者悦”为前提。我们的大唐盛世不是“近者悦,远者来”吗?百姓和乐,万国来朝,真是孔子理想的实现啊。孔子这两句话,后世更引伸到外交上,能够与邻近的国家,相处得敦睦;而距离远的国家,也愿意来交往,这就做得很成功。当下的中国,即有近者说,远者来的气象。周边国家就是近者,只有安顿好周边,远方的国家才会归附。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读论语》之辩析“叶公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