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妈妈是什么》有感

图片发自App

第一次看到《妈妈是什么》的封面,内心是疑惑,是不断的问号:妈妈到底是什么?这本书到底写些什么?谁来定义、如何定义妈妈是什么?

翻开封面,看到书本结构:妈妈是大地、妈妈是太阳、妈妈是水、妈妈是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一页一页看过去,细读对妈妈的大地、太阳、水、风的属性的解释,会心一笑:就是如此!

是的,每翻一页,我最深的感觉就是这样、原来可以这样。《妈妈是什么》虽然是大大记录自己和孩子的互动,同时也把我很多内心深处的话表达出来了。一种深深的被理解、被看见的感动一直充斥于我的心中,满满的激励着我一口气看完。

同时,又有很多我没有想到或者无法表达的东西被简洁、生动又一针见血地指出,每看一篇,在深深认同的同时,又会有那种“跳一跳才够着”的成就感。于是不舍得很快读完。

《妈妈是什么》就是我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让我想一窥究竟又想细细品味的书。

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累品”、“与小学老师沟通”、“家族审美观”这三方面的文章。可能因为相对于我来说,哥哥是太大的孩子,诺诺言言就正好是比心心宁宁略小,紧跟着长大的孩子。

诺诺是对睡眠需求比较高的孩子,从出生就是一次睡八小时,睡到我和爸爸、奶奶三个人无聊地追剧,睡到每天爸爸回家都会问“把她弄醒来玩一玩吧,太无聊了”,把医生教过的所有方法都使用过,也无法把她弄醒来吃奶,最后只好作罢。所以,当诺诺能走能跳,每次带她去大自然中撒野,最担忧的就是“累品”。几乎每次都是毫无预警地大哭大闹,因为一些平时根本不在意的小事无止无尽地纠缠,以至于后来所有亲戚朋友一听到她的哭声就赶紧让我带她去睡觉。妹妹一岁以后,她就比小三岁的言言每天都睡得更早起的更晚,现在很快八岁,还是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言言就是特别“省着”自己精力花的孩子,从小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学会走路后就再也不走路了,但是每天睡眠极少,几乎没有因为闹觉哭闹过。

跟她们读关于累品的文章,诺诺捂住耳朵不听(可能被戳中痛点了),言言就兴致勃勃。

不过,很多的时候,我们对孩子做好示范再耐心等待就好。自从几次徒步以后,诺诺明显的“累品”提高不少。像言言一样,困的时候能够一声不响席地就睡,也能够明确告诉我们“妈妈我好困,我要先睡觉了,提不起精神洗澡(做作业)了。”而不再是先大哭大闹一通。

关于与小学老师沟通,是悬在我头上的利剑呀!我常常想,如果诺诺有一点点差错,她们班主任都会立马把我请去“喝茶”。事实上,也请过几次,只是因为时间冲突没有成行。因为我与班主任的理念几乎是背道而驰(班主任宣扬的管教方法几乎让人不寒而栗,好几个孩子因此转学了),只要一有机会,她就试图“说服我”。后来一次机会,我发现她特别需要被看见、被认可,于是持续地做着两件事:对班级举行的任何活动,都在家长群真诚地感谢班主任的付出,对班主任的任何请求家长帮助,都立即报名,并且曾几次就作业问题虚心请教她,终于感觉到,她软化下来了,也几次在电话沟通时详细地交流看法。其实最开始,也是想一转了之。一是诺诺想和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读小学,二是总想着,如果能够给这样的老师带来一些影响,会是很多孩子的福气。

家族审美观是我最喜欢的啦!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头大、脸大、鼻子大而介意着。小时候,一起长大的表姐表妹个个都标准的瓜子脸,小巧鼻子,我和妹妹就像误入天鹅湖的丑小鸭。一直到大学,留了长头发,才有人跟我说“其实你很耐看,越看越好看的那种”,后来,工作、读研,几次被正强化,我才算开始去正视、欣赏自己的外貌和身体。记得第一次,我在舅舅面前很淡定地说“像我这种又漂亮又能干的女孩子……”,舅舅惊得下巴快脱臼了。

这一点,先生做得比我好,他每次很认真地端详诺诺,然后感叹“诺诺,你怎么长得这么好看呢,而且越大越好看,眉毛形状很好,眼睛也比爸爸的大,脸上嘟嘟的,笑起来还有小酒窝,笑起来特别特别灿烂,耳朵也长得特别好。……”他会对言言说“言言,你好可爱,眼睛、眉毛、鼻子、脸都像爸爸一样,小小的很精致,头发也和爸爸的一样,又黑又亮又浓密。”

是的,记得研究生毕业时,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照大头照,先生说“大鼻子真的是你们家的特征呀!”妹妹当时很可爱的皱着大鼻子,自豪滴说“那当然,超级无敌可爱,而且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都无法复制。”那一次,是我真正对自己的外貌接纳,并且喜爱。

103个故事,还有太多太多共鸣和喜爱,无法一一尽述。那就把这本书分享出去,时时翻阅、转化、流传,让妈妈哲学进入更多的妈妈心里,陪伴更多的家庭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妈妈是什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