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成功,动机与目标》No.2,撸啦啦

拆页三

选自《第2章 你还能变聪明吗?》P33

信念如何塑造成就

对自身优劣势的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制定的目标。如果我相信自己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得不错,那么下决心成为一名工程师便是有道理的。如果我相信自己四肢不协调、动作缓慢,那么试图加入大学运动队可能就不太说得通。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影响着我们对事物可能性的认知—甚至还影响到我们的实际成就。

有趣的是,这不仅仅在于你是否认为自己已经拥有某种能力,而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获得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你认为某种智力(或个性、体魄)是既定的还是可塑的?一个人是固定在某种聪明程度上,还是能变得更聪明?心理学家把这些信念称作“间接理论”—也就是关于智力(或个性、道德观以及其他特征和品质)的个人信念。

什么使人聪明?如果你相信聪明度是天生的、遗传的,或是在幼年发育形成的,但成人后就差不多不变了,那么你是一个关于智力的“实体论”者。智力的“实体论”简单地说就是相信一个人的智力空间有限,没什么方式可以改变它(换言之,智力是个不变的实体)你或者聪明,或者不聪明。

反之,如果你相信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时间从经验和学习中得来,并且投入便能获得更多的话,你是个“渐进论”者。智力的“渐进论”是相信聪明度为可塑质量的理论——人们在任何人生时期都能变得更聪明。

毫不奇怪,实体论者会特别为证实自己的智力而做决定、选目标。通常他们都会避免太有挑战性的目标而选择安全选项。关于这点我可以根据切身经验发言—我直到读研究生以前一直是个顽固的实体论者。像很多人一样,我相信一个人在某些学科上很拿手是基因所致。也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相信如果你需要在一件事上特别努力则说明你并不擅长此事,心理学家称之为“逆努力规则”——勤能补拙嘛。因此我曾经只会选择对我来说容易的课程——使我看上去并自我感觉聪明。

渐进论者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当你相信自己的能力——任何能力——是可以增长和发展的,你便不会把注意力过多集中于证明自己聪明上,反而会更注重培养自己的智力。挑战并不可怕——它是获取新技能的机会。犯错误不代表你笨,而是提供了更多帮助你学习的信息。我常常对我母亲成年后学会的诸多技能感到惊叹——那都是她小时候没有学过或没有被正规训练过的技能。我的母亲自学炭笔素描会缝制图案复杂而精致的被面,自己设计并制作服饰,还是个园艺大师。她自己给家具整修表面。她在自家外围建了一圈岩墙——用的都自己从房围中挖出的岩石。

「I,重述知识」(必选)

什么是实体论者?什么是渐进论者?两者在选择目标时有什么差异?


实体论者认为,人的智力是一成不变的实体。

渐进论者认为,人的智力可以通过时间从经验和学习中得来,并且投入便能获得更多。

因为实体论者认为人就是聪明或者不聪明,所以选择目标的时候会为了证明自己聪明来选择目标,并且不会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而渐进论者会关注在达成目标过程中自己的成长,他们看待挑战和错误的看法也和实体论者不同,他们会认为挑战是成长的机会,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所以他们不会避开有挑战性的目标。

「A1,激活经验」(必选)

1)搜索你身边的实体论者和渐进论者,请用实例佐证。

2)请描述你自己的一次实体论者经历,和一次渐进论者经历。然后请思考,你大多数时候属于哪一种?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实体论者的选择?

实体论者:

身边的实体论者不在少数啊,前阵子和邻居聊天说到了一个共同的朋友,邻居说:唉,他从小就不太爱说话,现在吃亏也正常。

这就是典型的实体论者的强调,小时候不爱说话就默认长大也不行。

渐进论者:

大学时候有个室友就是典型的渐进轮者,大二参加辩论赛,她报名的时候义无反顾,说:一回生两回熟。

虽然有时候觉得她有些激进,但是,确实在人生体验上和看到新鲜事物上,她比我有更开放性的心态。


实体论者的成长之路

我之前在关于“语言能力”这件事上的看法就是个实体论者,我一直觉得语言能力是有些人天生就有的,而我很不幸,我天生没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在大学期间考试四级考了三次,最后一次差一分没有通过,再也不考了。大学毕业之后不想让自己闲着就自学英语,但是半年后也放弃了。后来就再也不想学英语了,因为我认为我就是个没有语言天份的人。

但是,对于演讲能力,我就是个渐进论者。从中学到现在,有很多站在台上的机会,平时拆书课也给自己创造更多站在台上的机会,虽然现在分享的能力还是达不到我自己的要求,但我一直相信只要我能多讲、多练习,未来一定会成为理想中的演讲者的模样。

我大多数还是属于渐进论者吧,特别是学习了成长型心态和固定型心态之后,明白了自己有些看法是典型的固定型心态,就是实体论者。而现在回想曾经学习英语的经历,更多的是自己不够努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习不够导致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成功,动机与目标》No.2,撸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