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认识几分之一》(21.11.2)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孩子接触——分数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分数;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几分之一”的含义。

        曾老师这节课以绘本故事《保罗大叔分披萨》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披萨的过程中,认识分数。课前,曾老师带着学生复习平均分,回顾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解决。

        接着曾老师以帮助保罗大叔修改菜单为切入点,让学生把“2等份中的一份”……改写成分数形式。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披萨的二分之一”……

        后来,课件出示两个3人家庭去吃披萨,问:两个家庭吃到的三分之一的披萨是一样大的吗?通过这个环节凸显大小不同的物体里面的三分之一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部分听课笔记

        最后,曾老师通过不同的练习与折纸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同时介绍语文、英语、体育中的分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的。

板书设计

        我认为曾老师这节课有以下优点:

        1. 以数学绘本为载体,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了学科融合。

        2. 课堂中,出示了把披萨不均分的情况,凸显出分数是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这个含义。

        3. 在练习方面,层层递进,不断地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下面则是我自己听课后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 整节课到了最后,学生对“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并不到位,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有的会漏掉“平均分”,有的无法完整地说出“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披萨的几分之一”。怎样才能加强学生的表达呢?我建议把课堂大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通过倾听,判断同学的表述是否正确,在这个不断说,不断纠正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2. 课堂中,曾老师有个很好环节:两个家庭吃到的三分之一披萨是一样大的吗?曾老师的原意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物体的三分之一是不一样的。问题抛出后,学生是有不同声音的。但曾老师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个生成的机会。没有让学生去表达他们自己观点的缘由,直接出示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披萨,让学生判断他们所吃到的三分之一是否一样。如果是我,我会先让学生说理,再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想让两个家庭所吃到的三分之一是样大的,我们需要一个什么前提条件?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物体的“几分之一”不一定相等。

        3. 在练习环节里,有个折“四分之一”的活动。学生的折法多种多样,在现场,我是感受到学生是有非常强烈的展示欲望的,但是老师最后只是在课件里面出示了自己的4种不同的折法,让学生看看自己与老师的哪种方法相同。如果在这个环节,我们能多给学生展示的空间,那一定能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 目前我们都提倡学科融合,因此在课堂的最后,曾老师融合了语文中的分数,英语中的分数,体育中的分数……我很肯定,老师的初衷是好的,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不仅仅是数学,数学到处都有。但是从学生现场感受来看,学生并没有领会到老师的用意。本节课我们已经用了绘本故事作为学习的载体,那到最后我觉得应该也是以绘本故事的情节来结束课堂,我认为,本节课利用绘本故事作为载体来上课已经做到了语文和数学的融合。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再加上其他学科的融合,把这些时间预留出来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表达,这样反而更好。不要为了融合而融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笔记:《认识几分之一》(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