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心的一天,和师长久别重逢,难得的相聚,弥足珍贵。
她们既是为我的学习指引过方向的明灯,也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的人。
如果说这世上除了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地方以外我还有一个家,那么就是老师的家。
她们既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对待我像家人一样的亲人。
每年寒暑假,我都会找机会去拜访一下她们,仿佛上了大学后这就是一个雷打不动的惯例——于我而言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哪怕只是到她们家坐一坐,一起随便聊聊天,一起吃吃饭,这个小小的仪式也不可或缺。
有时候甚至因为太久没见,一时找不到话题,亦或是我的话语太过笨拙,不知如何表达。但我知道她们一定明白我的心意,有些话不言自明,无需言语。
曾经在学校她们是我的老师,我看到的是她们认真工作、对学生负责的样子;而到了她们家里,我看到的是她们相夫教子的样子,贤妻良母的样子。
吃着老师亲手做的饭菜,尽管刚开始略显拘束,但渐渐自在许多,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记得高中第一次去老师家时,老师就曾说欢迎我有空多去找她们玩儿,把她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多年后的今天,她们依然对大学要毕业的我说了和当年一样温暖的话。
时间或许渐渐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不变的是我们的情谊。就像老师所说,不常联系,但一直都在。
或许这也是我一直和她们保持联系的原因,除了我的家人给了我一个家以外,我还有另外一群“家人”,在另外一个“家”等待着我随时归去。
我的话向来不多,性格也不够外向。我曾经一直将之视为自己的缺点,并试图改变。毕竟一个嘴巴太笨的人好像并不是那么受人欢迎,甚至有时还会被人误认为“高冷”。
但后来我慢慢正视这种想法,并且发现即使我的骨子里住着一个安静的灵魂,也并不妨碍我在特定的场合随机应变,转换我的性格。
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候我们必须被“逼”着展现不同的性格。不管是环境的被动影响,还是我们对环境的主动适应,多样的性格都是必要的。
刚开始我以为自己已经改变了,虽然觉得有点“人格分裂”。但最后我发现,一切其实并没有变,变的不过是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态度。
我甚至慢慢接受了这样的性格。尽管有时候会急躁,但最终会慢慢平静下来;尽管有时候会多愁善感,但不妨碍积极乐观的影响;尽管有时候唇齿过于笨拙,但不妨碍发挥文字的力量;尽管有时候优柔寡断,但不妨碍关键时刻当机立断。
我自认为不够活泼,不够聪明,不够优秀,只能靠“笨鸟先飞”的方式多为自己争取一点机会。慢热型的性格刚开始或许有点格格不入,但了解我的人,和我成为知己朋友的人,自会明白其中缘由,并习惯我表达情感的方式。
我喜欢安安静静地看自己喜欢的书,并试图用自己的文字去温暖他人。我也喜欢在灵感乍现的时候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写给自己,也写给他人。我还希望凭借自己薄弱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由悲伤变得开心,由消极变得积极,由脆弱变得坚强。
有时候觉得自己真是自不量力,明明自己都没有做到,怎么去影响别人。可是后来慢慢发现,有时候我们可以带给别人的或许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他们感受到的却远不止如此。所以,不要小觑自己的力量。
同时,影响也是相互的。有时候我们给别人施加的作用力,得到的反作用力远比最初的力量大得多。
这些天,我好像一朵蒲公英,在追寻着什么,却迷失了方向。风来了我就随着风漫无目的地飞,雨来了我就停下来驻足观望,太阳出来了我就伸伸懒腰晒晒太阳。不想思考太多,不想忧愁太多,不想看得太远。
坐在车上喜欢边听歌边看着窗外,世界与我无关,喧嚣与我无关。晚上喜欢就着灯光看自己喜欢的书,最近在看《穆斯林的葬礼》,仿佛找到了高考后在家如饥似渴地读《平凡的世界》的感觉,身在现实心已融入书中的世界。暂居于一挚友家,早晨醒来就可以看见大山,晚上躺下就能梦见星辰。
我喜欢这样安静的生活,没有嘈杂,没有忧虑。即使白天辗转奔波,也权当是一种磨练罢了。
今天坐在归途的车上,一如寻常地听着音乐,望着窗外,但已然是另一种心境。无须试图改变自己,无须杞人忧天,不能改变的东西就坦然接受,已经得到的东西就好好珍惜。
脑海里浮现出老师的话,永远的家。不管我漂到哪里,不管我身在何方,我永远可以落叶归根,回“家”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