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生产最初遇到过什么难题?

内容提示

内容源自:《茅台酒厂志》第三章:茅台酒厂的成立与发展

内容来源:正文第27-28页。

原文约940字,阅读大约需要3.5分钟

原文

新厂建立之初职工人数少,厂里指挥系统只有一个精干的办事小组。一方面,负责组织恢复生产,一方面清理私营烧房时期的资财、帐目,处理接管中的具体事宜,了结三家烧房时期的业务往来手续。到1953年底,工厂恢复整顿基本就绪, 开始得到国家投资扶持进行改造扩建。

▲50年代初的家属房,50年代末期改为存酒房/《茅台酒厂志》

当时接收的三家烧房全部固定资产仅3万元,破旧房屋不到4000平方米。1953年至1958年国家先后投资共149.7万元,(到1961年止)全厂陆续完成的改建扩建各类房屋面积共达40000平方米,酒窖287个,酒甑54个,制酒厂1个、制坛厂1个,较建厂前三家烧房的房屋面积,生产规模等都有很大的扩大和增加。

▲50年代制瓶厂车间/《茅台酒厂志》

在生产设备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1954年因窖底浸水,影响茅台酒质量,引起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除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外,并购进了一台25千瓦的发电机和一台45马力的煤汽机与一台小麦粉碎机,以解决照明、抽水和粉碎原料的问题。

▲1958年工人自制磨曲粉机模型(根据此模型试制成功)/《茅台酒厂志》

那种用竹筒接水、靠人工从河里挑水,以及用桐油灯照明等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较大改进。1957年厂里为了解决人背马驮搬运原料与成品酒等笨重劳动问题,改用了独轮车,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同年利用国家投资的130万元,主要进行了制酒、制曲、粮库、酒库和化验室等方面的改造建设。

▲1956年建成的化验室/《茅台酒厂志》

这一年茅台酒的年产量增加到283吨,较建厂前增长4倍多,而且从1953年开始,茅台酒通过广州、香港、澳门出口,出口量由最初的几吨,逐渐增至1957年的50吨,受到国际市场的好评和欢迎。

▲1958年茅台酒厂收到的表彰锦旗/《茅台酒厂志》

在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时期(注:即1953-1957年),茅台酒厂取得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这一期间茅台酒的质量还不够稳定,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轻工业部食品工业局局长带队来贵州和工业厅共同组成“茅台酒总结工作组”,依靠工厂的配合,总结了前期茅台酒厂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了当时茅台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积极恢复原有工艺操作,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并通过对茅台酒厂生产的总结发动老酒师、老工人献计献策,制定出“茅台酒传统工艺的14项操作要点”,为初步完善茅台酒传统的生产工艺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台老酒师、酿酒大师郑义兴(站立者)组织的评酒会/《百年茅台镇》

▲“茅台酒总结工作组”的工作报告/《百年茅台镇》

茅台酒厂从1953年开拓外销市场,出口量由最初的几吨逐步增加到1957年的50吨。受到国际市场的好评。1956年茅台酒厂为了有效地打击国外一些商人仿制假冒茅台酒的不法行为,先后在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办理了商标注册手续,保护茅台酒的合法权利和国际声誉,使茅台酒出口贸易得以正常进行。

内容提示

“注”的内容非原文所有,为此处特标注

下一期将继续分享茅台酒厂的发展史,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茅台酒生产最初遇到过什么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