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我们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历不同的职业,在每个职业阶段都会与不同的同事结识、相处。有的人会成为你一辈子的朋友和导师,有的人仅仅只能是你的同事。有时候可能是因为立场不同,注定成为不了朋友,但也有同一职位不同的人做,虽然同样是立场不同,依然可以成为你值得信赖的朋友。这其中的区别,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是领导力差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对人的善意不同。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曾经特别流行的一篇文章: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交朋友的。从工作的角度来说,我也深信其职业化精神。确实,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朋友实属是意外收获。但是如果能把工作做好还能成为朋友,也是难能可贵的。至少我相信,无论是对于职业还是对于人,心存善念总没有错。不求得到任何回报,只希望对得起自己的内心。由此,让我想起了一直在脑海中一个声音: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其实,人在职场,有时候做事难免职责所在,甚至有时即使不情愿也不得不做的一些得罪人的事,这种情况作为一个资深HR来说,深知其中的酸楚。尤其是深处管理者的角色,公司最终做的决定有时候不可能兼顾所有人周全,有可能就会对某个具体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既然难以改变决定,就尽可能的努力得到他人的理解。有时候说管理者要经得起他人的误解,做结果也要取之有道就是这个原因。

在这么多年的职场之中,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是,以职责要求为准则,以对得起良心为底线,坚持该说的话要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但是如果职责要求我做,即使得罪了人我也会坚持以职责为使命,但我会尽量争取得到对方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买卖不成仁义在。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认同的职业化所赋予的意义。

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说到意义,最近在看《人生十二法则》,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一位作者良叔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我曾经说过,我喜欢在阅读文章时留意作者引用或者提到的一些书,如果觉得好我会自己买来读。这本书就是这么来的,虽然良叔后来改名良大,但我还是依然喜欢叫良叔。

这本书中就提到,关于意义这件事,苏格拉底的选择是:追求意义,拒绝苟且。然而真相是,生活是痛苦的,这是一个非常清晰却又难以辩驳的事实。在毫无意义的宇宙里,似乎做任何事都没什么意义。看上去该有多么的悲观,但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做,这就进入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假象理性里。我们依然追求存在的价值。正如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保持热爱。

分享的本质是交换

为了尽可能避免痛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学会了分享,而分享的本质是交换。因为在早期人类不能解决温饱的时候,开始学会储存食物,当储存的食物可能会坏掉或被偷窃时,就把食物分享给其他人,将来有可能他会记得你的分享,在你需要食物的时候也可能会分享给你。这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最原始的社会契约。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本质也是一种交换。我用我曾经的善,交换你未来也同样可能会对我的善,虽然有可能我将来什么也得不到,甚至是以德报怨,这也依旧不影响我坚持追求自己的意义。

因为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这样的事实: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更愿意再帮助你一次。这就是为什么曾经为你牺牲的人仍然愿意再次为你牺牲一次时同样的道理。有时候我们往往不愿意麻烦别人,但事实是,麻烦别人是建立关系的一种途径。这是因为向他人索取适当的帮助的行为,是建立社会关系最有效的方法。

人生苦短,何必计较太多。哪怕是职责所在,也大可不必不给人留一条路。因为这个世界很大,大到再见之后可能再也不见。有时候这个世界很小,小到我们总有一天可能会狭路相逢,为了日后好相见,都给彼此留一线生的余地,各自善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