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
* 思考:有哪些时候我觉得管教孩子很痛苦?
1. 现在还没有到痛苦的程度,但是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的时候很烦躁是有的。比如不好好吃饭、东西经常到处乱扔、某事未称心如意时哭闹。
2. 为什么很烦躁?
可能的原因:
觉得时间精力白费--多一点耐心
挫败感—多想点方法
2、不同的教养方式
* 严厉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 骄纵型—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无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 正面管教型—和善与坚定并行,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严厉型带来的4个R:愤恨 报复 反叛 退缩
骄纵型的后果:责任感缺失,自律性差
3、正面管教(积极的纪律)的核心--和善而坚定。能够做到和善而坚定,是因为你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孩子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都会接纳他,要让孩子知道这一点。
* 思考:
1、首先要学会怎么爱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
2、大部分父母都是无条件的爱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却不一定是这样,怎样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无条件的爱他?
不说: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要…..不然我就….;要是你…我就…;少一点唠叨
怎么做?:参考《爱的五种语言》(不光适用于对孩子,对爱人/家人也是一样)
---肯定的言语
—精心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在一起的时候是一心一意的关注和重视,全部的注意力,放下手机)
—有意义的礼物(花心思的礼物/仪式感)
—服务的行动(当他需要你的时候,积极且乐意的付出与支持)
—身体接触(牵手、拥抱、亲吻;多表达)
3、怎么区分“无条件的爱”和“纵容/溺爱”?
此书没有讨论,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有谈到:她认为不存在溺爱,不要怕爱孩子;但是有一种“伪爱”是包裹着爱的外衣的,实际上是对孩子强烈的不信任和控制。比如小到追着喂饭(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吃饱)、事事包办(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到),大到孩子长大了选择工作或者伴侣。她提到一句话,“很可惜的是,很多父母用自己有限的眼界限制了孩子的无限可能。”
4.一个人的自律性是来自于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低,自律性就越差。要帮孩子达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思考:
1、要学会尊重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立的人格。
----“父母不是孩子的主人,父母更像是孩子的导游。”
----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承担错误的结果。”
2、怎样做是尊重孩子?
——不要做:不能用羞辱孩子的言辞,比如“你怎么那么蠢”或者脏话
----肯定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
—--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犯错,教会他“吃一堑长一智”,避免“怕犯错”或者“错了不敢跟父母说”(把孩子每次犯错都变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
----邀请孩子共同制定规则。比如一起讨论多久买一次玩具,一天看多久的电视,玩多久的游戏,零用钱怎么支配,零食怎么买。
5.骄纵会让孩子没有自信,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到最后会让孩子特别缺少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给他的指导不够多。
思考:“和善而坚定”和“骄纵”的区别?
----要告诉孩子行为的边界在哪里,各种规则是什么,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遵守公共规则、安全规则。
——孩子不遵守的时候,及时制止和约束。
6.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他感受不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7.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在和孩子的权力斗争中退出)
让孩子知道和父母间是爱的关系,犯了错都可以和父母说
孩子每次犯错变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谴责的机会。
8.要学会和孩子道歉(承认、和好、解决)
9.孩子的不良行为:
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权力
报复
自暴自弃
10.如何解决:
核心基础:要和孩子建立感情,对他表达你对他的欣赏,更多的关注他的优点,表扬他,让他知道父母对他有无条件的爱。
1.寻求过度关注:给孩子一些确定的任务;拥抱他;跟他创造一些特别时光;约定暗号;避免特别的服侍,不说,只做,不忽略人,只忽略事情
2.权力斗争:退出,等大家情绪平缓了再和孩子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有确定的原则和底线,要告诉孩子,让孩子和你一起面对不能遵守的结果。
3.报复:不还击。始终保持友善的态度,并反应情感。然后再邀请他商量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你刚才这么做是因为你的内心很痛苦对吗?我知道你是觉得自己受到了忽略所以才会这样做对吗?)
4.自暴自弃:需要学会花时间来训练孩子,比如教他很多方法,给他先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当他完成了一点,就给他足够的激励和肯定,不要在肯定他以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会让孩子有很强的挫败感,就是肯定他现在所做的事就好了,让他感觉到成就感,要更多的关注孩子的优点。(《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11.正面管教的工具:
1.积极的暂停(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我们快速的恢复状态)
-提前告知和训练
-让孩子自己布置暂停区
2.启发式问题(少问why)
-你刚刚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鼓励和赞扬
更多的肯定他的过程和动机,而不是结果。
(你很有耐心,很努力,有探索精神 VS 你真聪明/你真棒)
4.家庭会议
-每周一次,决定应该在全体同意的情况下发出
-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
-结束项目应该用来计划下次的娱乐活动
-最后全家来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