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之三训: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袁了凡,明代思想家。原名号“学海”,后改名“了凡”。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写给后代的家训,是把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和命理风水相融汇,超越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强的生活哲学的学问。

《了凡四训》回答的是中国人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如何保平安和求富贵,或者说是如何改变命运。

四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今天是第三部分:积善之方。

积累行善的家庭,一定很多吉祥如意的事不断延续下去。

看到有困难的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看到可怜人多生怜悯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多布施。

如果有人说,即使别人伤害我、辱骂我我也要善良吗?

我们可以分辨下别人为什么会伤害我们辱骂我们呢?是因为我们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呢?

如果是我们的问题,那就及时反省认错改正,如果是别人的问题,那还有什么好争辩的。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那些伤害别人的人其实也是可怜人,也曾经被别人伤害过,他也是在用别人对待他的方式对待别人,所以冤冤相报何时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我们平时做事做得正行的端,光明磊落不落人口实,哪有什么人会害我们,哪怕是鬼怪也会退避三舍吧,所以还是要多多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内心强大有正气,也会免掉很多不如意的事。

说道行善,常常会看到一些人会做一些善事,但是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这个也是没用的。俗话说心诚则灵,如果一个人表面上看做的是善事,但是心里想的却是邪恶的念头,这个反而不是做善事。

比如一个人救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更多的钱财,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善念去救人,这和自己仅仅因为想要救人没有别的念头,但是对方为了表达感谢回报一些钱财,这两种出发点不一样,前者虽做的是好事,却没有好的念头,也不是真善。

关于善或恶,了凡引用了中峰和尚的话:有利于别人的,就是善;仅利于自己的,就是恶。如果是利于别人,骂人打人也是善。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立,即便对别人恭敬也不是善。

所以我们在平时做好事的时候,可以觉察下自己的心思,辨别下自己是真善还是“假善”。

书中还说道,那些个性又有原则的人会受人欣赏;那些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反而是败坏道德。

做了好事为了让别人知道,也是伪善;默默做好事,就是真善。

如果做了好事,别人报答你,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会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事,而并非接受酬谢就是庸俗。

顺其自然地帮助别人,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大概概括可以有十种:

一、与人为善

二、爱敬存心

三、成人之美

四、劝人为善

五、救人危急

六、兴建大利

七、舍财作福

八、护持正法

九、敬重尊长

十、爱惜物命

所以真真假假的善,还是要看自己的念头是什么,起心动念间,已经不知不觉间有了过错。

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像古人般天天反省行善,但是可以带着觉察生活,也不失是一个和自己相处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凡四训》之三训:积善之方、谦德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