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1

这是一本同学推荐的书,以前并没有看过。目前只看了第一章,先来记录下看的想法,免得遗忘。而根据书中写到,书面并非观点的终点,而是观点的起点,供别人批评。个人认为这句话有些缺陷,但可修正,如,书面是观点的起点,这个起点既包括他人的审视与批评,也包括自己日后的审视与批评(避免遗忘的做法)。

书中开头写的有些偏激,但后面有些分析也着实值得一看。如,媒介的形式会影响思想的传达,影响文化,这确实存在,且不可避免。如,书法,声音,形象均可成为影响的因素。但即便在口头相传的表达时代,也会存在表达错误完成的误解。这大概就是用具体代表抽象的不可避免的存在,所以有同学说不看电视因为受这本书影响,我有点不太理解。因为即便是书,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喜欢小四优美细腻的文笔而喜欢他的小说,有人说他小说拜金,但我也不完全看故事啊。就像有人觉得别人写的字好看而看其书画,我单纯因为他表达好而喜欢他,就像人们会喜欢李白的诗一样。

说起表达好突然想到许嵩,又突然想到孙竹曾说欧美音乐注重节奏,中国音乐注重歌词,这大概是文化不同,而不是媒介不同吧。但是书中并没有思考这一方面。文化也可以影响媒介所能传达的,被人们注意的部分。

关于钟表和时间的分析我很喜欢,大概也因为文字比较美?我48星宿处女天秤座,美的交界,处处追求美,果真没错,或许我应该考虑转行做个艺术家。时间是人类分离的产物,这个想法真的很厉害了,人类从遵守时间,节约时间,到拘役于时间。ddl是第一生产力,这不就是拘役的最好写照吗?哈哈。

深入了解文化就要了解人们对话的工具,我最近对于网上交流也很迷惑,他可以弥补某些现实交流的不足,也会更加迷恋网上交流。那么,现实交流一定比网上交流更好吗?这个问题存疑。

书面文字创造的是过去,是批评的参考,这再一次印证要在批评中学习,而不是一味接受经典。我们需要的不是记记,而是真实的思考前人的思考过程,再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看来,我们的大脑倒真像一个记录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娱乐至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