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 || 红楼第一梦,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红楼世界专题推荐大赞支持:

《红楼梦》中甄士隐一家的一段“小荣枯”系整部书“大荣枯”的先声。文章对《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的一梦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告诉我们其中蕴含的深意,分析有理有据,颇具启发性。对于阅读《红楼梦》很有帮助,红楼世界专题推荐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文学名著,热爱她的人很多,但读不懂她的人也很多。

《红楼梦》之所以难懂,除了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开头两回比较抽象,是全书的引子,重要人物没有登场,故事也没有展开。但是前两回又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读完整部书熟悉了整个故事之后,再来回看第一回和第二回,才能渐渐琢磨出其中的滋味来。

第一回,作者开篇讲了为什么写这部书,这部书的由来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我们前面文章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第一回,作者设置了三个场景,三组人物。

第一个场景是大荒山无稽涯青埂峰下

青埂峰

第一个场景所对应的人物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和空空道人。

第二个场景是灵河岸边。

灵河岸边


第二个场景中的人物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

第三个场景是姑苏古城。

姑苏古城

第三个场景中的人物是:甄士隐一家、贾雨村以及一僧一道。

然而这三组场景中的人和事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融合为一个整体。

这三组场景的人和事联系到一起的正是这红楼第一梦——甄士隐的梦。

《红楼梦》这部书写了很多重要的梦,比如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又比如秦可卿托给王熙凤的梦。甄士隐的这个梦,作为红楼开篇第一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先来看甄士隐的梦是如何把三个场景融为一体的。

第一个场景,青埂峰下,其实先后出现两块不同的石头,之前是还没有历劫的石头,石头完成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对话,请求二位仙人带它入红尘,到那富贵场、温柔乡里去享受几年。二位仙人同意,随将石头变成鲜明美玉。

之后是完成历劫的石头,石头上刻了文字,石头完成与空空道人的对话,请求空空道人把石头上的文字抄去到世间传颂。空空道人答应了请求。

第一场景中的两段对话,时间上前后跨越了几生几世了。

第三个场景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因为甄士隐就是《石头记》故事开篇所写的人物,这个故事就是从姑苏古城的甄士隐开始讲起的。

故事开始介绍了甄士隐的家世背景,然后就讲了甄士隐的一个梦,梦到了一僧一道谈论灵河岸边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

原来第二场景的故事是出现在甄士隐的梦中的。

甄士隐梦中还听到一僧一道谈论一个"蠢物",这蠢物自然就是指石头变成的通灵宝玉。甄士隐非常好奇,想要看一看这蠢物,一僧一道说甄士隐倒和这蠢物有一面之缘,于是让甄士隐看了这块美玉。

第三场景中的人物甄士隐,通过一场梦,听到了第二场景灵河岸边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故事,又看到了第一场景中石头变形后的美玉。三个场景完美融合。

而这一僧一道即是二位仙人在世间的形态,他们幻化为人时有意识地丑化了自己,一个是癞头和尚,一个是跛足道人。

红楼第一梦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

甄士隐梦中听到一僧一道谈论灵河岸边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作者是要告诉读者宝玉和黛玉的缘分是前世注定的。宝黛的第一次相遇实则是久别重逢。

也告诉了读者黛玉为何总是哭哭啼啼,她是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宝玉前世的恩情。没有这段梦境中"还泪说"的铺垫,黛玉的眼泪就不会那么动人,而只会让人觉得讨厌。

这段梦境也告诉了读者黛玉为什么会有那么甜的情、那么深的愁,因为绛珠仙草吃的是蜜青果(谐音"蜜情"),喝的是灌愁海的水。

有了梦境中"还泪"的故事,读者也就理解了宝玉为什么要以手帕作为定情信物送给黛玉,也就理解了黛玉为何要在手帕上写《题帕三绝》的诗篇。三首诗,读来字字句句皆是泪。原来后面这每一个故事情节的设定都与这第一梦密切相关,而且是一环扣一环。

甄士隐在梦中听到这一僧一道谈论他们也要跟着到人世间走一遭,"趁此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他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这一僧一道在人世间度脱的第一个人!

《红楼梦》中一共有三个人被这一僧一道所度脱,第一个便是甄士隐,第二个就是悲痛地看着尤三姐香消玉损的柳湘莲,第三个就是历经人世大悲大痛后的贾宝玉。

在梦中,一僧一道对甄士隐说"到那时不要忘记我二人"。梦境已经预示了甄士隐将来还会遇到一僧一道,也预示了他将要跟着这一僧一道出家。可是甄士隐醒来梦就忘了大半,随后他抱着英莲在街上与一僧一道相遇,面对面,甄士隐已经不记得他们了。

这一僧一道看到英莲便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报在怀里做甚?舍我吧,舍我吧!"

英莲

读完全书我们再回看时方明白这段话的含义。"有命无运"形容英莲再合适不过了,生在这样一个一二等的富贵之家,而且父亲是神仙一流的品性,母亲贤淑,真是好命了,但是英莲的运数实在太差,被拐子拐卖,一生坎坷。

"舍我吧,舍我吧"这一僧一道显然是要化英莲出家,大概这样才能改变她一生的运数。与英莲有同样境遇的还有谁?还记得第三回黛玉的出场吗?黛玉说她从会吃饭就吃药,皆不见效,也是三岁那年(英莲同样的年龄)来了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

黛玉

可见黛玉一生和英莲一样是有命无运,出生在富贵书香之家,父亲是探花,母亲出身高贵,父母都极疼爱她,而且让她读书。出生在这样人家真算是命好,但是可悲的是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而自己又体弱多病。

当然英莲和黛玉都没有出家,她们的命数也就无法改变。

甄士隐想要详细问这一僧一道的来历,道人却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各的营生去。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

就此分别后甄士隐经历了哪三劫?后面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秋节甄士隐资助贾雨村五十两银子进京赶考,甄士隐的好运气似乎也随这五十两银子而去了。

元宵节,仆人抱英莲去看灯,却把英莲丢了,痛失亲爱的女儿,这是甄士隐的第一劫。

三月十五葫芦庙失火,甄家的房子烧成一片瓦砾场,富贵之家转眼成灰了。这是甄士隐的第二劫。

大家注意到上面的时间了吗?中秋节,元宵节,三月十五,都是十五,月圆之时。这样的安排是有意的吗?还记得黛玉教香菱写诗吗?写的是什么诗?咏月诗,最后一句"缘何不使永团圆!"这即是对月亮的感叹,也是对人事的感叹啊。

香菱(英莲)学诗

失火后,甄士隐便携妻子丫鬟投奔了岳父家,却受尽岳父封肃的数落,世态炎凉之下,甄士隐贫病交加,这是他经历的第三劫。

经历三劫之后,再次遇到一僧一道,听他们唱《好了歌》,甄士隐即刻彻悟,为《好了歌》做了注解,并跟随这一僧一道而去。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梦的预示以及甄士隐出家的经历?

这似乎是一个预演片,第一回就定下了整部书的基调,这部书就是要写由兴盛到衰败的故事。《红楼梦》这部书要写贾家的"大荣枯",第一回先以甄家的"小荣枯"来预演。

其实第一回也以甄士隐的结局预示了贾宝玉的结局。作者在第一梦中写甄士隐与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这似乎就预示了甄士隐与贾宝玉之间有某种联系。

作者曹雪芹以快进的方式让甄士隐完成历劫,让他失去亲爱的女儿(英莲),失去富贵之家(失火),让他尝尽世态炎凉、人生凄苦,经历这样大起大落、大悲大苦,然后大彻大悟,最终随一僧一道而去。

贾宝玉在红尘中的经历不也是如此吗?失去最亲爱的人(黛玉),失去富贵之家(抄家),尝尽世态炎凉、人生凄苦,最终也随一僧一道而去。只不过,作者以更详尽、更缓慢的方式来讲述宝玉的历劫以及贾府的"大荣枯"。

宝玉出家

原来,红楼第一梦有如此深刻的意蕴!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楼 || 红楼第一梦,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