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身体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游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读书,改变的不仅是我们的命运,还有我们的气质和修养。常清君几十年如一日阅读书籍的切身体会是,旅游是身体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游。
一年365天都是读书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对常清君来讲,其实一年365天都是读书日。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对身体来讲,一天三顿饭(还不包括另外加餐)的确是少不了的,而阅读作为精神食粮的作用,依然如此。常清君每天的阅读,也基本上是早中晚三场(早读、午读和夜读,类似早餐、午餐和晚餐),还不包括适逢周末、节日假等额外的“加餐读”。
常清君从小就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书籍的阅读,真的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为了读书,我在家可以一待就是一整天足不出户。
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孩子们大都是一出门玩耍,就常常忘记了回家的时间,经常听见邻居家长们到了吃饭时间,或者夜色已经降临、华灯初上之时,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大声呼唤着各自孩子的名字,催促他们尽快回家,而我的父母却反而要定时或者不定时地赶着我出门去玩耍,因为他们担心我一整天久坐着看书,会伤及身体发育和眼睛视力,也会失去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乐趣,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在书中获得的诸多乐趣,远超其他方面。
宋代赵恒在《劝说诗》中写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汉代经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人不读书, 其犹夜行; 二毛之叟,不如白面书生。”;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在其《和董传留别》一诗中,曾写有一句流传千古的经典佳句,叫“腹有诗书气自华”;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清代孙洙曾在编辑的《唐诗三百首》序言中,说过几乎妇孺皆知的两句话,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钱都花在买书上了
有一则笑话,说某天有几人来到一个养猪场,询问场主平时都给猪吃些什么食物,
“我主要给它们喂食什么剩菜剩饭呀,什么烂的菜叶呀,馊的汤汁呀之类的。”场主如实回答。
那些人听了这话后便亮明身份,说:“我们是动物保护组织的,你这是明显的虐待动物的行为,我们要对你进行2000元的处罚。”
过了一些日子,又来了几个人,也同样询问场主平时都给猪吃些什么食物,
“我给它们每天吃大鱼大肉,还有美味的肉汤……”场主赶紧回答道。
那些人听了这话后便也亮明身份,说:“我们是节约粮食组织的,世界上还有不少人在忍饥挨饿,你却给猪吃这么好的食物,简直就是在浪费糟蹋粮食,我们要对你进行2000元的处罚。”
过了一些日子,又来了几个人,也同样询问场主平时都给猪吃些什么食物,
“我现在给它们零花钱,由它们自己决定买什么东西来吃,用不完的钱就存起来。”场主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常清君知道,那些猪无论用零花钱去买什么,肯定都不会去买书籍的,因为在它们眼里,书籍是一种既不能吃(即使勉强吃进去了,味道也不咋地,还不容易消化),也不能玩,更不能用的东东。而且,它们也一定很奇怪人类怎么会花钱去买书籍这种东西。
常清君无论是在工作之前父母给的零花钱,还是在工作之后自己挣的工资报酬,购买书籍都占了很大的比例。无论是过去几毛钱、几元钱一本的书籍,还是现今几十元、上百元一本,甚至是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大部头套装书籍,我都舍得投入购买。
还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学校离家较远,午饭须在外就餐,父母每月除了正常的零花钱之外,还专门给了我一定的午饭钱,我都背着他们从伙食费中,节省一些下来,连同零花钱拿去买书看了,但愿已在天堂的父亲,以及还健在的母亲,不会看到我写的这篇自媒体原创文章。
最爱问“书店在哪里”
上学之后,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语文课,因为可以阅读课本上不少经典名篇呀,我就在想,把学生上学叫做读书,把老师教学叫做教书,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
而在平时,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逛书店,只要一进书店,我就如同进入了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在里面免费看书一看就是好半天,书店里没有座椅,就干脆席地而坐,而书店里的叔叔阿姨们,因为经常看见我这位痴迷读书的小朋友,也面熟了,不忍心赶我走,都一直到了要关门的时候,才提醒我,于是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书店。
每当父母带我到外地亲戚家走亲串门,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地的书店在哪里?”
每间房屋都是书房
小时候,教语文的妈妈知道我爱看书,家里经济状况虽然不太好,也想方设法为我订阅诸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儿童时代》、《少年科学画报》、《故事会》、《连环画报》等之类的期刊,因为上面有不少连载文章和故事,每当反复阅读完一期上面的所有文章,我就急切期待着下一期的刊物。
常清君至今还记得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住院了,正躺在病床上闲得无聊的时候,妈妈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本杂志,对我说“给,刚到的《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我精神为之一振,立马坐起来,接过来立刻津津有味的读起来,感觉病情都好了一大半。
上大学后,除了教室和寝室之外,常清君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工作后,我即刻办理了市里图书馆的借阅证。
在家里的时候,除了吃饭是在饭厅,晚上睡觉在卧室外,其余时间就基本上是待在书房里。
家里的家具,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书柜,起先还只是放置在书房里,后来买的书籍越来越多,书房里的书柜已经放不下了,就逐步将新购买的书柜扩展到了客厅、卧室,最后家里的每一个房间都成为了书房。
取名“此生读写伴”
常清君在自媒体上的用户名叫“此生读写伴”,这其实是我人生的最为恰如其分的真实写照,的确,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伴随我一生一世的两件重要事情,甚至,在常清君心目中,他们就像我的两位知己挚友,而阅读和写作又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唐代诗圣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就写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每晚入睡之前,不看几页纸质书籍,我是无法入眠的。读书使我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读书使我砥砺前行,努力奋斗;读书使我净化心灵,领悟人生。
自古以来关于读书的对联,常清君最为欣赏的有如下这些: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3、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做。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常清君几十年如一日阅读书籍的切身体会是:旅游是身体的阅读,阅读是心灵的旅游。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