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央行长:虚拟货币有可能与法定数字货币并驾齐驱吗?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博士,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博士认为,中国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快车道上,数字金融会成为未来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和金融的核心是信用,现代主权国家的货币,要求有主权信用的加持。是否包含主权信用,是数字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的本质区别。Q币、购物券等代币,是一定范围内的商品,背后的信用支撑是发行方信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其信用支撑来自其背后算法的透明、可靠。

数字货币具有便捷、效率、透明等特征,代表了货币的未来。在数字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网络虚拟货币快速发展,法定货币的地位并非坚不可摧。技术标准的完善和统一,制度的创新和包容,是数字货币健康发展的两大要素。

在讨论数字货币时,有必要区分法定的数字货币与代币和虚拟货币。

关于数字货币与法定数字货币,我的看法是,数字货币是采用数字化技术的货币形式,具有法定定位、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具有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构成法定数字货币。我认为数字货币这个概念应该专属于法定数字货币。

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正在研发具有法定地位的数字货币。英国是最早开始研发的,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央行也已经宣布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的研发。外界猜测,俄罗斯央行将与以太坊合作开发基于以太坊技术的法定数字货币,这可能是另辟蹊径的一种方法。我国的数字货币研发已有一两年的时间,研发团队2016年发布研究报告,涉及数字货币的总体架构、技术标准、法律定位、发行业务等维度,系统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应用区块链来构建数字货币,理论上是可以实现高效率、高透明的。

数字货币相对于传统货币具备一些优势:一是直接支付、便捷支付、无现钞支付,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减少货币流通的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应用效率。二是中央银行拥有实时、完整、权威的数据,有利于实现对货币供应总量的精准调控。三是资金流的信息可观察、可追踪,从反腐败、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的角度来说,高效的资金流信息追踪应该能够达到更好的管控效果。所以可以说,数字货币代表了货币的未来。

同时可以看到,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电子支付的方式迅速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占领越来越多的支付市场。所以现在银行的现金吞吐量越来越少,自动取款机(ATM)的交易量也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数字货币最终是否替代传统的货币形式,取代银行卡,以及新兴的电子支付工具,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和支付工具,将取决于四个关键的因素。一是效率,能不能实现更快捷的点对点交易。二是可靠性,系统安全可靠,保持完整、不可更改、可追踪的交易信息。三是成本,能否节约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四是法律,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要得到确认。

数字货币有可能成为高效率的金融交易的工具,我国正在研发的数字票据就有可能会引入数字货币作为清算的媒介。另外,美国的专利商标局在2017年7月11日公布高盛获得首个数字货币的专利,高盛数字货币首先瞄准的是证券市场的大额交易清算,而不是日常小额支付。所以,在大额的金融资产交易领域,数字货币可能更有竞争力。高盛认为在美国的证券交易市场中,从交易完成到清算完成需要三个工作日,交易双方不得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高盛研发的加密数字货币,可以避免传统清算方式的风险。

2018年,是数字金融的转折之年。P2P、众筹、现金贷、ICO,悉数登场之后,尘埃渐渐落地,海水中礁石露出。这让我们更加理性地探寻数字金融的底层逻辑。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减少了信息收集的成本,增强了信息处理的能力,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商业和金融的成本必将降低;商业和金融的边界必将融合,这将极大地满足市场需求。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系列讲座,内容涵盖数字金融的机遇、潜力与定位,数字金融的技术基础,普惠金融的发展历程与可行性边界三个方面,邀请学界、业界、监管部门的专家,分享对不断发展的数字金融的观察和分析,以期去伪存真,逼近真相。数字金融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既有市场需求的土壤,又有技术创新的推动,还有监管层面的包容,各方的共同努力正在一步步揭开数字金融深刻的底层逻辑。

了解更多微信:13368923717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央行长:虚拟货币有可能与法定数字货币并驾齐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