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由来
我们现在来初略阐述一下易周投资学,易周每个字的含义。
易的含义:
• 1、交易。比如我们做基金赚钱,本质上都是通过交易来赚钱;
• 2、变易。变化,要看未来看变化而不是沉迷于过去;
• 3、容易。赚容易点的钱,不要太累,24小时看盘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 4、易中求不易。
交易
首先我们来看看交易的含义。影响交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过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我们分析一下近期的几个热点话题,包括比特币减半,1025政策。
第一, 交易的本质首先是要有需求,莫名其妙的交易是不会有的。
第二是有了需求后,就会出现供给,来满足这个需求。比如最早的需求就是吃,农业文明就满足了吃的问题,人类文明的第一次爆发在公元前六世纪,就是和农业文明爆发息息相关的。
更早期的原始社会、部落社会吃都是一个问题,通过农业,大规模的种地满足了吃的需求。到现在这种需求的变化就变得非常丰富了,为什么我们说中国的市场是全球最好的一个市场?因为在中国任何一个小的需求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在人口少、收入低的国家,很多小需求是无法形成市场的,但一定要注意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比如说特别喜欢一个动画人物——哪咤,这个人物在国外来喜欢的人太少了,画家画一部哪咤漫画或拍一部电影没钱赚,不如做其他的事情,无法形成市场。但在中国可以拍一部哪咤的电影,能卖几十个亿。这就是中国的市场特别大,需求才能够形成更大的市场,形成后就会有供给的出现。
第三是成本,成本可以制约供需,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比特币挖矿,挖矿是有成本的。传统的采矿业如采掘黄金,如果采掘成本高于市场价格,亏本了,就会关闭产能,带来供给的减少。
但比特币的经济模型是不一样的,成本对供需没有制约因素。运用刚才介绍的供需,成本因素,我们来分析一下算力决定币价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如果在供需层面上来理解,这是不成立的。因为比特币的供给是通过算法来确定的,和算力没有任何关系。算力再大,比特币的供给还是那么多,算力跌到0了,还是这么多的供给。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的算力决定价格的论断,但从供需角度考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伪命题。
第四点波动。波动会带来危与机,波动是大家暴富的机会同样也可能是大家暴亏的风险。波动越强烈对于我们来说是越喜欢的,因为越大的波动我们看到的机会也就更多,但是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在这个波动没有把握好,没有一套我们这种投资体系的话,一旦踏错可能结果就不会太理想的回报。
之前我们说从供需的角度看比特币,这张图是我能找到有史以来最全的价格走势,在2011年,比特币的需求非常小。被极客圈当作一个创新,在一个小圈子中活跃。
2013年是比特币的第一次需求爆发,比特币迎来了一个新的需求。2013年欧洲出现了银行和欧债的危机,塞浦路斯的银行直接把储户的钱给扣下了,让大家分摊损失。我们都知道银行是目前金融行业的基础,银行出问题大家都是恐慌的,此时在欧洲出现了避险的需求,出现了比特币第一次上涨,2013年比特币价格在国内出现过8800的高点。这个高位,是2015年我才进币圈的时候,感觉很难超越的一个高点。这个是第一波新的需求的出现,之后随着欧债危机的缓解,以及正常的回调需求,出现了一年多的调整。
从2017年开始出现了另一个需求,这个需求的后面是全球融资革命。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传统的投融资不适应这个时代所产生的需求。现在万物接在互联,而原来的体系一定要与之配套,与之相应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各个行业,但传统的金融行业是互联网进入的最少的。虽然也有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但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改变,本质上没有改变之前的生产关系和生产体质的。
传统的投融资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中国的企业要到美国去上市,过程是非常麻烦的,成本很高,中间还有一群中间商稳赚你的钱。2017年这次全球融资革命给大家带来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一个币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交易,传输,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参与到一级市场中。
如果我们不单纯从泡沫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次革命是对传统投融资领域的一次巨大冲击。虽然这次冲击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甚至问题不比传统的体系少。毕竟传统那套经过上百年的锤炼,有很多信用在里面作担保。但我相信这种冲击并没有结束,还会在其它方面蔓延。
2017年这次新需求的出现,比特币大概有上百倍的涨幅,而在这次需求正在受益的,包括表现最突出的其实是以太坊,以太坊在2015年上市后,8月大概1.4美元,我们都知道到了2018年的时候到了1400美元,最高接近千倍涨幅。
2019年的需求,目前我看到的还是一个避险的需求。最主要的影响是中美贸易战,比如4月1日美国一加税,比特币就暴涨。我们之前看到的股市也是这样,美国一加税就暴跌。由于避险需求在2013年已经发掘了一次,大家已经意识到这个作用和效果,所以这一次单单依靠避险需求想创出新高,或者吸引大量人来追捧的难度很大。今年和2017年的含义是不一样的,2017年大家都认为融资革命来了,现在不是革命,是一个避险需求会带来一定的刺激。
顺便说一下10.25的行情。这个行情比较突然,这种突发性的行情是中国时间的中国新闻,在美国时间暴拉。这个节奏是有一点问题的,希望大家提高警惕,我认为应该是国内的资金在大家睡觉的时候搞一点事情。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就需要谨慎一些。
中国政策调整,这个事件会不会带来新的需求呢?带来什么样的新需求?区块链技术目前在成本上没有什么优势。之前一台服务器搞定的事情,现在要用十台服务器,做花钱不讨好的事情。理论上来说,如果区块链大规模应用是可以节约成本的,以前一台服务器需要5名工作人员来服务,现在只需要机器来搞定。但这有个前提,就是基础设施足够完善,如物联网广泛应用,机器信任的需求爆发。目前还在早期,没有看到大量的真实需求。
政府部门为了积极推动区块链战略,一定会有新的需求出现。政府部门的系统很多需要区块链来做,需要更多的区块链项目。这对于项目型的公司,技术型的公司是一个好消息,但这个需求与币价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他的需求并不是对比特币的需求,而是对数字法币的需求。
区块链政策,我认为是中美博弈的一个产物。今年区块链政策主要受益于Libra的两次听证会。Libra推动了美国对数字法币的认识。Libra最大的问题是他不是用美元计价,这也是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和目前得不到批准的最根本原因。受libra的影响中国推进了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前天的听证会上,对抗异常明显,Facebook的老板扎克伯格提到如果我们不做这个事情,中国会发展起来,我们会落后。正因如此libra推出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这是中美在科技对抗的一个产物。没有Libra第二次听证会,也可能没有本次国内的推动区块链发展的政策。但这个需求只是在数字法币,稳定币的应用上,不一定是在比特币的应用上。
这个方面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比特币目前是在退化,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事情。曾经在极客圈的时候,比如说2013年也有很多山寨币也是运用比特币进行融资的,只是那个时候圈子很小。这种比特币融资也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很慢。
2017年ETH一度成为主要的融资币,大家对智能合约盲目信任,但慢慢的大家认识到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比如智能合约的审计非常困难,远不如传统的书面合同简单易懂。
目前来说融资的需求和比特币和ETH都没有太大关系了。融资的需求被大的交易所平台币占领了,都是IEO的方式。现在如果有什么项目给你说收比特币,可能你心里还会打鼓,以前收这个是很正常的,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融资功能正在被剥离比特币链。
再包括USDT, 2014年的时候叫Realcoin,当时就是在比特币链上发行的。后面改成了USDT,后面被Bitfinex收购了。因为天堂文件的原因,两者的关系才被曝光。USDT因为赶上94,发展成了目前垄断市场的稳定币。
稳定币的需求正在脱离比特币主链,转向ETH链,这主要是比特币的转账在成本、时间效率、用户体验方面,都严重落后于ETH链。
比特币的定位正在退化为储值、简单的避险功能。这些和比特币项目的开发决策也有直接关系。如果还想往融资,稳定币方面发展,比特币链需要在进化,如加快出块速度,增大区块容量等等,像现在BCH做的事情,但很明显没有往这方面走,它的竞争对手就在占领他的地盘,比如平台币,i衣o项目。
所以说10.25的这个政策最简单的看法是政府上区块链的运用会很多,但对比特币、以太坊的需求还没有一个定论。所以这次暴涨后大家还是需要谨慎一些。
有可能这次暴涨后可能会带来减半行情的出现,比如过去的2013年和2016年的上涨都是和减半行情有关系的,但从需求的本质来看,减半本身是不带来需求的。减半的含义是供给的减少,原来他的供给是100个一天,减半后,不是说存量减半,而是供给量减少为50个。
但是前两次的减半都赶上了大牛市,如果从历史来推演的话,这次减半也会上涨吗?这是一个bug,错误的思想。大家一定要看到本质,减半的本质是供给减少,供给减少就一定有吸引力吗?
如果比特币是一个货币的话,供给减少就很有吸引力。大家一定要明白比特币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曾经的定位是货币,《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是中本聪白皮书的标题。这个系统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对抗美国QE,包括降息,无可救药的全球法币体系,进行的调整,这就是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如果比特币确实是一个法币系统的话,供给减半,最后供给归零,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法币的超发现在是全球性,不可抑制的。权利最大的那一批人,包括富豪,政客,他们有大量的债务。债务是世界重新分配财富的关键性因素,这些债务他们巴不得是零成本。比如说川普在说美国国债——利息这么高,欧洲都是负利率了。如果真的发出去一大堆负利率国债,美国国债就没有危机了。目前法币系统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大问题的,不但导致了贫富的分化,也导致了各种资产的贬值,包括我们劳动的收益就越来越低。但是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我们可以说比特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一种尝试,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和探索。但到现在来说这个探索已经进行了10年的时间,让我比较失望的是他并没有进行进化,因为在面对很多挑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是在退缩,退缩到了一个储值,避险的一个角色。
这和美国对它的定义也是一样的,它上的交易所叫CME,是一个商品交易所,一个大众商品的定位或者一个货币的定位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在货币的领域,这个货币是刚性的,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但是货币领域有另外的问题,货币的波动非常小,活动的波动涨一倍都是非常恐怖的,更不会遇到像比特币目前这么大的波动的。虽说货币是在超发,超发一年最多10%。它对标的对象越来越像黄金,黄金也是每年在挖,每年供给2%的样子,比特币本次减半也在2%左右。但黄金在杰出的基金经理眼中,从来不是一个好东西,比如巴菲特是最讨厌黄金的。
所以,比特币的悖论在于,如果定位为货币,完全无法满足投机客们一年十倍的梦想。而如果不定位于货币,即便是定位为数字黄金,比特币的供给减半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我们用之前说的大平台币和比特币进行一个对比,大平台币是通缩的,在不断回购销毁。同时,还有融资币功能,IEO福利。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要选择一个投资产品,是选择一个通缩的品种,还是一个供给减半的呢?
所以,目前比特币的定位很模糊,原来的货币定位几乎不可能实现了,Libra,央妈币倒是有这个可能。而即使退缩到一个大宗商品、避险资产的定位,也有巨大的挑战。在任何一个定位上都很不容易。
对于交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案例就介绍到这里,下次我们会介绍变易的含义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