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相逢
——穿插记录古代漕运和造船的故事
昨夜观星象,得知今天风大,正利于满帆前行。几艘运粮的杉木大船满帆速行。
为首的船上挂着一面旗帜,一个正楷的“林”字中规中矩非常醒目。
突然船的速度明显缓慢下来,红衣少女走上船头,船头对面旗帜一个龙飞凤舞的“张”字异常张扬,头目一身土色衣服。
“我林家镖局负责此次赈灾粮食的运输,不知对面的公子有何计较?”
少女声音清脆宏亮。
“既是赈灾,不如姑娘直接交给在下好了,张某可以分发给各户。”
“朗朗乾坤,昭昭白日,天子脚下,明目张胆,抢劫粮食,居然还振振有词。”
“姑娘误会了,张某确实是想赈济灾民。”张亮齐淡然说道:“不如我与贵镖局比试比试,姑娘若能在在下手里走过十招,我愿放弃。”
林婉羽淡笑:“三局两胜,这场武比留到最后。先文斗两局,如何?”
“姑娘请指教。”
“第一局,你若能说服我截粮的理由,我就认输。第二局,你若能说出怎么能截到粮食,也算我输。第三局,再比试武功,如何?”
“好。”张亮齐倒也豪爽。
“赈济灾民,本是天下英雄之责,张某虽不敢妄称英雄,却也愿意分担此责任。”
“运粮是民众之责,却也是官家重任。通常漕运都是官方护送,这次因为是赈灾之粮,所以委托本镖局代为护送。公子可知漕运之史,漕运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泛舟之役,秦穆公用庞大船队通过渭河、黄河、汾河运送几千吨粮食从秦国都城送到晋国都城。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一条人工河道(邗沟)运粮。西汉定都长安,每年需从关东运粮满足关中之需,之后开通人工运河漕渠,缩短路程时间,还方便灌溉沿渠农田。经三国拓展、两晋建堰埭,后有隋唐大运河。现我大宋,皇恩浩荡,赈济灾民,赋本镖局之责,岂可借手他人?”姑娘娓娓道来,不急不缓。
“代姑娘分发灾粮,有何不可?”
“公子如何分法?”
“这有什么分,当然是抢过来,我们弟兄们找人去分。”旁边一位莽汉叫道。
“每村多少户,每户灾民多少人数,大人孩童老人妇人各多少粮食,可有方案?”姑娘朗声发问。
“去府衙找到户籍名册,然后半夜分送到各家。”张亮齐依旧沉着。
“公子倒是侠盗,可惜却不是劫富济贫。既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又何必多此一举?”
“在下不信官府。”张亮齐不屑。
“那我又如何信你们?”姑娘继续发问,“公子可别说什么拿项上人头担保,若我们丢了粮食,那也不是闹着玩的。”
张亮齐倒也无话可说,那第二局。
“现在是我们顺风,你们逆风,你们如何截粮?难道要拼个你死我活,然后也未必能抢到,还请公子明示如何抢船。”
张亮齐刚要开口。
红衣女子又说到:“你们有大船也有小船,若说派人凿船,当今淮江造船厂的制造技艺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有隔舱有密舱。若说水性,本船大多数弟兄是出自江南水乡。”
有人在张亮齐耳边悄悄说了几句,张亮齐却是不动声色。
这并不是普通的船,有密道有监控室,可以看到水下的情况,刚才水下意欲靠近大船的匪徒都已经被悄无声息地解决了。
“若是我们强攻呢?”
第一个字尚未说完,却见红衣女子已飞身而起,直接冲上那“张”字大旗。
旗帜飞向半空,等红衣女子落回大船,却见那旗帜缓缓飘落,重新落到旗杆上,不差分毫。
“放行。”张亮齐依然不动声色,看了一会下属,“还请姑娘赐予解药。”
“两个时辰之后就会没事的。”
依旧顺风,风帆张满,满载着灾民的希望。
(明清的漕运,有军丁护送。百度说明初漕运以海运为主,不过也听说明朝因倭寇泛滥,再加上时有走私,所以经常海禁。清朝的漕运则从外敌入侵后开始衰败。
“苏湖熟,天下足”,京杭大运河边的苏州是漕运的重要中转地,更是漕粮的主要采征地之一。位于苏州城西的枫桥古镇,生于运河,兴于漕运,是京杭大运河沿线著名的商贸重镇和粮食集散地,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最大的米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