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真相与错觉】自知之明,你”明“了吗?

​时光清浅,每个人都希望遇见自己。

只有自己,可以相伴走一生。


01丨这是一本与你相关的书

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一直是人类的重大议题。

每一个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在我们的读书会或者各类课程时,当手机叮咚想起,群内开始发照片。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看看自己在照片中呈现的如何。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自己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么,你认识自己吗?你如何评价自己?你的评价离真实有多远的距离?

这个陪你走过一天中24小时的自己,你到底了解多少?也许,你认为很了解自己。

我想,先给你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参加实验的志愿者是监狱里的囚犯。心理学家列了个清单,上面写的都是很积极的人格特征,比如诚实可靠、富有同情心等等,然后让这些囚犯们选,符合自己的特征就打勾。结果呢?这些犯人不仅认为自己有道德、有同情心,甚至还觉得自己跟普通人一样遵纪守法。你可能要笑了,要是你们遵纪守法,为什么还要把你们抓起来呢?

这种自我认识的偏差,可不是只在这些人中畅行。《错觉与真相》,这本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论证数据,告诉你:这是个普遍现象,跟职业、教育水平、性格什么都没有关系。

书中记录着这样一个研究:这个个研究是面向1000名工程师的,超过33%的工程师认为自己的水平在行业的前5%。这显然不符合数学规律。还有一个研究是面向一群大学教授的,有94%的人认为自己的水平在行业的前50%。这可不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就能概括的,这种心理有个名字,叫作“优于平均”效应,也就是大家都觉得自己比平均水平高。这就是缺少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

02丨那,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什么?自我意识是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意愿和技能。

自我意识分为:内在自我意识和外在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偏向于自我观察,唐僧就是一个内在自我意识的代表。

取经路上万难险阻,种类繁多的诱惑。唐僧知道我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他的这些信念从来不受外面的环境、外在的信息反馈所影响。

讲的再简单一些。这次数学考试,我考了60分,觉得还满不错。而同班有人也考了60分,觉得糟糕透顶。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内在的自我意识。

外在自我意识是别人眼里的我们。别人如何看待我们?以及,我们如何消化、吸收这些信息。我考了60分,本来觉得还可以。结果同班小明说,这么简单,你都能考60分。你顿时羞愧难挡,觉得自己智商为负。

很多人都喜欢这句话,遇见更好的自己。想要遇见更好的自己,那么,有一个大前提,或者是基础,那就是有良好客观的自我意识。

03丨谎言与真相

沃克  珀西说:一个在街上偶遇的陌生人,只消上下打量你一秒钟,便会对你形成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你不可能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尽管你已经与自己共度一生...理应最了解自己。

我一直以为,你看不到我的好,是因为你不熟悉我,才没有看清楚。

自我评价,很多时候来基于我认为、假设、预期自己能做什么。而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基于我做了什么。于是,天差地别。

作者在第六章毫不留情道出了不少人一个隐秘的心理。很想知道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又害怕知道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可能也很难接受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所以,我们克制冲动不去打听。

别担心,据研究显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别人通常不会把他们对我们的真实看法告诉我们。我们心里忐忑不安,也不愿意开口的这个问题,这样一来便有了幸福的无知。

为什么?

1.沉默效应。罗森和特塞尔创造出一个新词叫作“沉默效应”,意为对不好的信息保持沉默。他们的研究表明,当得知可能会让某人感到不舒服的消息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即什么都不说。

在人类社会早期,生存依靠的是归属于某个团体。一个人如果扰乱社会秩序,往往意味着遭到排斥,不得不单独生活。现在的我们,也跟老祖先们一样,因为同样的理由而选择沉默,或撒谎。

据说,社会排斥所带来的痛苦和肉体上的疼痛,两者所激活的人类大脑的部位完全相同。

2.鸵鸟思维。我们经常会有很多借口,来逃避一下问题,就像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一样,假装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发生。

作者也根据这两个阻碍,给予了相应的方法。针对沉默效应,作者建议找到“有爱心的批判者”。

什么样的人是“爱心批判者”呢?简单讲就是能够与我们坦诚相见,又从内心为我们考虑的人。也许,我们靠惯性倾向于从最亲的人下手。但是,你要知道,亲密不等于他们就是最佳人选,得考虑一些附加因素。

我的奶奶,从小抚养我长大,是我最最亲密的人。如果我要询问她关于我讲课方面的建议。她一定会给足我鼓励,说她听了也很有收获。这当然会让我获得更多的信心与勇气。但是,要获得真正有洞察力的信息,那确实不能够。第一,奶奶很少听我讲课。第二,她不了解培训行业的趋势、注意事项、课程构架等等。

找准了”爱心批判者“,接下来面对的课题就是,你得准备好正确的问题。问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们在课程结束后,会发调查问卷。因为问卷的问题不一样,导致有时毫无收获,有时非常有收获。

如果你的问题是,你觉得这堂课怎么样?百分之九十甚至更高的人都会说,好、不错...之类的。而你却不知道好在哪里。对改进毫无帮助。

如果你的问题做具体而有效的假设,也许你收到的信息就会更有帮助。比如:如果下一次你来复训课程,你最想看见课程的哪个部分有所调整?如何调整?

如果你的”爱心批判者“愿意更你坦诚相见,这将会是一个好问题。

针对鸵鸟思维,欧里希提供了一个3R模型,接受—思考—帮助,供我们反复练习如何获得反馈。第一步,接受,无论自己有多难受,先接纳别人的看法。接纳也许很难,但这是改变的第一步。第二步,思考,问问自己,我理解这个反馈了么,这个反馈对我有什么影响,我需不需要做出回应。如果需要的话,就进入第三步,回应,用行动说话,做出改变。

有一次,录制完线上课程,接到个别学员的反馈,课程讲解的不够清楚。我是有点感觉被打击到。那次的课程我特别设计了结构,加入了不少新的案例。第一步,接纳。我在想,即使我的感觉不太好,如果这个信息是真的呢?那它一定能够帮助到我提升讲课的能力。第二步,思考。我自认为讲解的是很清晰的。我有些不太了解,哪一方面讲的不够清楚?是所有的课程,还是某一节课,还是某一节课的某个知识点?

于是,我请三位爱心批判者。他们都是本期学员,并且全程参加了这为期一个月的课程,每一节课都有完成作业。我了解到的信息是,概念讲清楚了,也听懂了。就是不会结合生活用。听了案例会感觉更加清晰如何使用。如果有更多的案例就会更好。

最后,是第三步,回应。明白了问题在哪儿,我开始用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委婉的方式与更多的学员交流。具体放多少个案例合适。案例的讲述、年龄段的选择,如何更好......

只要你用,你就立刻会发现,这三步,能帮助我们从他人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外在自我意识。这也是最省钱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

04丨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一:作者可信度。

作者塔莎·欧里希 ,组织心理学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她常年为数十家《财富》500强企业做领导力培训,曾被美国管理协会评为“最受瞩目领导者”,并于2017年从140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列马歇尔·戈德史密斯评选的“100名教练”名单。她曾被《哈佛商业评论》、《企业家》、和TED网站撰稿,在《财富》、《福布斯》、《纽约时报》、《快公司》和《商业内参》等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推荐理由二:主题与每个人都有关。

如果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一定会关注到自己。或者说,每个人都最关注的是自己,只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罢了。

既然关注自己,想要成长。那我们需要省钱、有效的方法来支持到我们。读书是一个省钱有效的方法,那这本书正合适你。

推荐理由三:构架清晰,简单易懂。

如果你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那你一眼就能看出,这本书的构架非常清晰。作者帮你省了大力气,逻辑清晰,每一部分都很明确。

从什么是自我意识,欠缺的原因,到分类,再到如何提升。

在书中,你可以get到不少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刻板效应,自我预期等。作者的语言简单明了,还配有案例。很好理解。

上面的那张图,帮助你看懂穿本书的结构。

在读书的日子里,

愿遇见正在读书的你。

THE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荐·真相与错觉】自知之明,你”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