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游日记75 民族民俗

          来长春之前我还想着,这次该到什么地方玩。后来在携程上发现了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滴滴轻松的送到了地点。想着这个季节也不会有太多的人,但是馆里看见了很多外国朋友。租了个语音介绍每一个我参观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有很多的展示既熟悉又陌生,仿佛原来见过。走进这座院落仿佛就像奶奶家原来的居住模式,回忆瞬间迁移到小的时候。看见一个翻译和一个外国人进入。导游开始讲解正房厢房等等,还有这个窗户纸为什么糊在外面,这些有趣的事情。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房顶挂的摇篮让我想起小时候去同学家,在一进屋子里看见的那个摇篮,后来在沈阳的故宫也见过。

图片发自App

        原来看“大长今”在电视上见过,特别好奇。我还特意驻足许久,观察它的材质。看完大长今之后开始对"人的一生"开始了新的理解。所以特别喜欢这部电视作品,后来的国产剧也开始演绎某女人们的一生爱恨情仇啦!

图片发自App

      看见这炕席,好熟悉,小时候就睡在上面。每次爸爸都会从很远的地方进来这样的炕席批发。后来渐渐的有地板革啦,就再也看不见炕席的踪影啦!

图片发自App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和它差不多的称,经常称一些钉子呀,绳子呀和一些小物件。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见钟说:这是什么碍物,底下挂个秤砣。哈哈有意思。

图片发自App

          虽然是模拟画面,但是我还真的可以感受到东北的先民们早期的生活状态。

图片发自App

      每次看到契丹都会想起"乔峰",会想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笔下的乔峰顶天立地,担当天下,为民族和平可以气壮山河的一死。所以对契丹有莫名感觉,特意多停留了一会儿,感受一下。

图片发自App

          嘎拉哈配画皮球,绝对是课间十分钟喜欢的。"背儿""坑儿""轮儿"“真儿”,现在被这些词带回到了那个时代。后来就不是真的嘎拉哈,变成塑料的了,但是玩法都是一样的,呵呵!

        小时候的记忆都进了博物馆,社会在进步。有些物品还是记忆里的模样。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游日记75 民族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