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鸡汤,打鸡血,在重庆新华书城一天的体验

文 / 王不留(微信公众号:程序员生存指南)

 

重庆最大的新华书店当属解放碑的新华书城。我6月份去逛过。

 

本周日,在酒店实在无聊,我打算在沙坪坝新华书城待一天。在那种氛围里,抛开繁杂事务,享受一天读书时光。

 

我去得比较早,到达书店时,门口已经排成了长队。9点半,书店开门。读者鱼贯而入。

 

看鸡汤,打鸡血,在重庆新华书城一天的体验_第1张图片

 

沙坪坝书城有三层。采用圆形设计,分隔成了一个个的小馆。

 

学生教辅类和考试辅导类图书在第三层,单独占一个楼层,教辅类图书的销量一直占比很大,是书店主要收入来源。

 

第四层是儿童图书区。

 

其它书籍主要在第二层。

 

一天大致翻了四本书。

 

1、《中国文学课》,共上下册

看鸡汤,打鸡血,在重庆新华书城一天的体验_第2张图片

 

 

《戏在台下—郜元宝讲鲁迅<社戏>》对《社戏》进行了分析,见解独特。我非常喜欢鲁迅的这篇文章。从文中可以感悟儿时美好时光。见《这是一篇没有主题的忆旧文》

 

小说结尾,作者“我”说,他再也没有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就要看我们如何理解,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到底什么是“好戏”。

 

对大人来说,评价一出戏好不好,只能看这出戏本身的质量。但孩子们可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关心的戏不在台上,或主要不在台上,而在于看戏的全过程。

 

孩子们的赏心乐事,跟大人们张罗的戏台上那出不知名也并不精彩的戏文,其实关系不大。所以,并不是大人们张罗的那台戏,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快乐。

 

恰恰相反,是孩子们的快乐,是孩子们自己在台下不知不觉演出的童年的戏剧,赋予台上那出戏以某种意义和美感。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在天地大舞台演出了自己的人生戏剧。

 

另有文章点评了严歌苓的《扶桑》。我大学时阅读过这部小说。内容以妓女扶桑的身份,讲述了旧金山早期华人移民的血泪史。情节非常精彩。

 

如果我们仅仅把扶桑看作一个具体的妓女来理解,那是缩小了她的艺术内涵, 扶桑其实是一种文化,一种以弱势求生存的文化。

 

2、《写作是门手艺》,今年刚上架的书。

 

看鸡汤,打鸡血,在重庆新华书城一天的体验_第3张图片

 

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两处:

 

1)“谜题”的概念:认识上的一个空白,新事实和旧事实之间的不一致或者矛盾—任何让你感觉不确定、困惑或者好奇以至于想解决的问题。

 

在文章选题方面,写作当以回答谜题为导向,文章才会勾住没有耐心的读者。文章的救星常常不在于作者的风格,而是在于作者能够发现奇异的事实。

 

一个典型的谜题:酒吧凳子为什么那么高?

 

这问题可以有无数充满想象力的回答:

 

  • 高凳子是为了显示大长腿。

     

  • 酒吧人多空气不好,坐高了有利于呼吸健康(反驳:发生火灾时应该低头,烟雾一般在高处。)

     

  • 高椅子方便喝醉时扶着吧台,不会摔倒。

    ……

 

但笔者听到的最好最漂亮的一个回答是:保持站者和坐者的视线平等,以方便搭讪。

 

这种回答一出口,立刻让人发出一声赞叹。这是对思维之美的赞叹。

 

那么如何发现谜题或者把谜题转化为研究的问题呢?

 

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

 

  • 同样是裁员,为什么美团、滴滴风平浪静,而京东被众网友吐槽。

     

  • 同样是药物,为什么服用中药的时候需要戒荤腥,而西药则不需要?

     

  • 拥有同种成分的口红,为什么有的品牌价格亲民,有的品牌成了奢侈品?

     

通过这个句式考虑问题,立意或选题角度会比较新颖。

 

3、《秋叶写作7堂课》,速记两个知识点。

看鸡汤,打鸡血,在重庆新华书城一天的体验_第4张图片

 

1)简单的爆文公式:

 

爆文 = 好标题 + 蹭热点 + 小故事 + 真情感 + 炼金句

 

2)作者用碎片时间快速成文的大致耗时:

 

把灵感变成标题:1分钟

给标题配图/写一句导语: 3分钟

搜集灵感写成要点:3-5分钟

随时记录写作素材:1-5分钟

改写素材/加上金句:3-5分钟

写作: 45分钟。

 

4.《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作者的经历,可作为素材,对现有的写作同样适用。

1)作者一直想把英文学好,也很喜欢国外的互联网产品,而当时国内相关内容的文章还非常少。(现在也是一样。)

 

于是他把自己每天的阅读内容替换成英文媒体和英文的科技博客。为此,他订阅了一百多家媒体的英文科技新闻和相关评论。

 

然后每天花6-8小时细细阅读,每周写一篇1000多字的科技专题文章。

 

这样的高标准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半年后,《彭博商业周刊》邀请他开专栏;再过半年,纽约时报中文网也邀请他开专栏。他开始写作一年以后,成为了顶级媒体的专栏作家。

 

作者说:写作有捷径。最快的路就是最难的路,也是最笨的路。最笨的方法就是捷径。

 

另一个案例是安替,我在twitter上也关注了他。

 

安替刚毕业时是无锡一家二星级酒店的总台服务员,后来成为《纽约时报》研究员,并获得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奖学金,成为全球TED大会演讲人。目前只有三位中国人上过全球TED大会,安替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锻炼英语,他每周约一个老外喝咖啡,每天翻译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连续翻译四个月之后,他可以模仿《经济学人》的风格来写文章。这为他日后用英文写报道、做演讲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从书店出来时,天色已暗,收获颇多。以上为学习到的知识点,权作今日读书笔记。 

 

* 作者简介:王不留(微信: wbliu85),早晨四点开启奔跑人生的一枚非典型程序员。

看鸡汤,打鸡血,在重庆新华书城一天的体验_第5张图片

关注微信公众号「程序员生存指南」,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员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