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记忆中的乡愁

  不是一味地孤守空心化村庄,也不是追求乡村和城市一样,而是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更像乡村

  “回家过年!”每到这个时候,无论忙活一年的农民工,还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总是归心似箭,他们拎上大包小包,千里跋涉回到家乡,与父母妻儿阖家团圆。因为只有家乡才有熟悉的“年味”,在那里最能感触抹不去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儿时记忆中的青山绿水,是夕阳下的炊烟袅袅,是妈妈捧出的一手好菜,是亲人久别的思念眷恋……这些情愫,是温暖的,也是忧伤的,在春节的“年味”中愈发浓烈。

  现在农村生活富裕了,然而,年味却淡了、故乡陌生了。过去的秧歌灯会、祭祖祈福等民俗少了,家乡小吃、手工制作的味道变了。更忧心的是,一些地方撤村并居,农民大规模集中居住,钢筋水泥楼房建起来,一个个村庄却在消失。有的追求GDP不惜代价,经济发展快起来,家乡的河流却被污染了,青山变荒芜了。还有那些老艺人、老匠人手里等民俗文化无人传承,乡村文化面临危机。乡土、乡俗、乡味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远方游子难以找到记忆中的乡愁。

  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今天的乡村正发生深刻变革。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资源和环境制约日益突显。但我们不能忽视13亿人的基本国情,无论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消灭乡村。当前,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乡愁”不仅是过去时,更是现在时、将来时。“记得住乡愁”,不是一味地去孤守空心化村庄,也不是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而是要尊重不同文明,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城市反哺农村,不是无度开发农村资源,而是要让透支的农村休养生息,留得住青山绿水,建设符合农村实际的美丽乡村。

  乡村的魅力在自然。各地农村千差万别,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空间,有其独特的风格。建设美丽乡村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既要科学规划,也要在开发中传承,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努力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乡土人情,村规民约,传递着乡土的道德规范。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要从乡土文化中汲取传统营养,让更多“身边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邻里,通过乡贤文化这个联系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引领道德风尚,传承乡村文明。

  让乡村更像乡村,找回我们记忆中的乡愁。(赵永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找回记忆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