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篇读书笔记—赫尔曼·黑塞<悉达多>

无论辩辞美或丑,聪慧或愚蠢,总有人赞许,有人鄙夷。

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读这本书?

答:因为我曾看过一个活动——每月一本诺贝尔,博主每个月会分享一本诺贝尔得奖者的书,虽然她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更新这个栏目了,但是我觉得还挺有意义的。赫尔曼·黑塞这个名字我就是从她的分享里知道的,选择《悉达多》是因为它的内容很短(这才是重点吧??),最近看书时间比较零碎,太长的要看好久,我检讨。

问: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答:主人公悉达多是一位婆罗门之子,家庭殷实、容貌俊美、所有人都爱他,但是这一切并没有让悉达多感到喜悦,他心中的怅然一日胜过一日,他明白,这些不会一直带给他幸福、安宁和满足,于是他决定离开家步入林中成为一个沙门去修行。

悉达多从沙门那里学会了很多,他通过受苦来战胜疼痛、饥饿、焦渴和疲惫,但是他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逃避“我”,是暂时从“我”的折磨中逃出来,是对生命的虚无和痛苦的短暂麻醉,别人喝醉酒就能办到的事,他们却用了几年去修行。之后他见到了世尊佛陀乔达摩,聆听他的法义低之后,悉达多的朋友决定皈依佛陀,但他却认为乔达摩的智慧不能传授,只能通过自身实践去感悟,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独自一人的悉达多在修行路上去迷失了自我,开始堕落,有时候他也会厌恶现在的自己,却继续逃避,直到被一个梦唤醒。悉达多又一次离开,心灰意冷下他决定跳河求死,跳下去的过程中他想起了过去,想起了那些被他遗忘的事物。之后悉达多留在了河边,在那里继续修行,修行之路却还未曾结束…

悉达多一生追求真理,却从未爱过,直到他儿子的出现,他感受到了爱,可是他儿子却并不想要他的爱,还逃离了他。他因此感到痛苦,在一次决定进城寻子的途中,从平静的河面中悉达多看到了自己的脸,这张脸让他想起了他的父亲,曾经他也是执意离开,他父亲选择放手,现在他经历的正是他父亲曾经经历的。(我曾一直在想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对你最好的人是你的父母,你却选择对你的孩子最好?在这里我有了一个清晰一点的答案,这是一场宿命的轮回。我会因为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对父母不耐烦,以后我也要忍受我的孩子会对我不耐烦,都是因为爱。)

经历了这一切的悉达多终于找到了他的修行之道: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接受这个世界的所有。

问:关于这本书有什么补充的吗?

答:古印度的四大种姓从高到低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互相通婚。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并非本书的主人公。

(不记得也没关系,因为我也不记得!)

问:你能简单谈谈作者吗?

答:赫尔曼·黑塞,1877年出生于德国,父亲是一位牧师,外祖父曾长期在印度传教,母亲是出生在印度,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他从小就受到欧洲、中国和印度等多种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中国的老子、孔子、庄子都是黑塞崇拜的东方哲人。一战爆发后,黑塞曾在书中预言说:人们并没有从战争中吸取教训,或许一场更可怕的战争正在酝酿。十几年后,二战爆发了。

问:这本书有哪些你喜欢的语录?

答:“一切都是欺骗,都散发着恶臭,谎言的恶臭,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皆为虚幻。一切都在腐朽。世界是苦涩的。生活即是折磨。”

“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在一切事物当中。”

“勤学的悉达多,你要明白:情爱可以乞得,可以购买,可以受馈,也可在陋巷觅得,却唯独不能强夺。”

“书写虽好,思考更佳;聪敏虽好,忍耐更佳。”

“他看见河水不懈奔流,却总在此处。永远是这条河,却时刻更新。”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探求意味着拥有目标。而发现则意味自由、敞开、全无目的。”

“智慧无法言传。智者试图传授智慧,总像痴人说梦。”

END

作者:我怀念的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杨小凝读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致歉。

每晚20:57分准时发布(偶尔会晚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年第12篇读书笔记—赫尔曼·黑塞<悉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