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哪一个配角去死

如果说执意站在反派一边的作者像个偏执狂,之于主角团又像个恶毒后妈的话,那么决定哪个配角去死的作者,就真的有点像个变态了。

配角顾名思义也可以叫做炮灰,他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衬托主角有多么睿智,就是在关键时刻提供重要道具和线索,甚至是牺牲自己,成全主角的自我涅槃。

故事能够引发读者最直接的情绪莫过于悲伤,但就算是最有病的作者也不可能在半路就搞死主角,因此,和主角关系最亲近的配角就成了引发这种情绪的最佳选择,而且这个过程越无可奈何越好,配角刻画的越深入人心效果越好。

你品,你细品。

就算是纯粹的恐怖片和灾难片也不例外,虽然,随便眨眨眼就死一片,别说煽情,连同情心都会被逃命的决心取代,但是想想《釜山行》里的马东锡大叔,他领盒饭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意难平的吧。

前天看过的《赌博默示录》里为了不影响主角安静从高楼上主动跳下去的胆小大叔,剧版《庆余年》里的护卫滕梓荆,还有《哈利波特》系列里的小精灵多比,邓布利多教授,斯内普教授……哪一个不让观众难受的捶胸顿足?

这固然是一个很好用的煽情手段,却绝对不能滥用,因为情绪并不能够无限的加深,而是到了极限以后就会变麻木。一个会让观众心疼,两个还会有点反应,第三次,估计连第一个人物带来的情绪效应都被抵消掉了,反复玩这种把戏就是在消耗读者的耐心,最终适得其反。

建议,不到万不得地步,慎用。

故事的主角一般只有一个,但是配角却不限数量,作为作者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人物作为配角,并不仅仅是让一堆人围着主角看起来热闹这么简单,他们每一个上线都是有所作用的,或支持或反对,或朋友或敌人,还能够从侧面表现主角的社会关系,家人,朋友,同事,竞争对手……

也并不是每一个配角都符合下线煽情的目标,甚至煽情的可以是主角的敌人,只要铺垫的足够到位。

会想到这个问题,也是因为大纲写到这里了,写作最分裂的地方就是必须让理智和情感交替工作,理智负责逻辑和套路的问题,情感负责其他天马行空的部分。

今天理智营业,配角的出场顺序以及出场目的。

理智的我正在考虑,这部小说,谁下线比较合理还能够达到引爆情绪的作用?

小说码字工又有什么坏心思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决定哪一个配角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