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解读 「为什么流浪地球崛起!中国科幻依旧被鄙视!?」

“俄罗斯领航员飞出空间站一刹那的话语,真的让我记忆犹新:“刘,我相信终有一天,冰会化成水,我会在贝尔加湖畔和孩子们钓鲑鱼。”

《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用数以万计的发动引擎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不光是故事本身,还是整个拍摄过程,都跌宕起伏。

首先作为因为中国电影自身的原因,并没有像欧美电影一样实现工业化,一直是魔幻片是烫手山芋,科幻片是禁区的一种理念。很少有人会去投资拍摄软科幻电影,更别说那些花费更大的硬核科幻片了。

同时中途投资方的撤资,让整个电影几乎面临绝境。还好吴京中途救场,投资数千万,才让整部电影绝处逢生。

不过最终皆大欢喜欢喜,预估票房更是达到了50亿元,这样一部没有特别宣传的电影,热搜也只是挂了几个小时而已,完全就是靠着大众的口碑冲了出来。

但是即便如此,似乎很多人依旧要找各种茬来轻视中国科幻,乃至贬低中国自身。而这些人,恰恰又都是中国自己人。

虽然后面已经有人辟谣,整个创作制作都是中国人来主导,可是,似乎中国人就做不好一切。不光是电影,是所有的中国制造,在国人眼中都是廉价、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如果只是吐槽国人的崇洋媚外,那这篇文章就没什么意义了。对于豆豆来说,豆豆思考的永远是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崇洋媚外本身是一种认知偏见。重要的话说三遍“认知偏见、认知偏见、认知偏见”

生活当中的认知偏见还有很多:

女司机开车不行!

学霸都是书呆子!

事实上这种偏见多数都是我们心中的臆想而已,学霸是不是书呆子,去查查五百强高管的学历就知道了 ,男性和女性在开车技能层面没有任何区别。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知偏见?



锚定效应:我们为什么会形成认知偏见的

今天带大家学习一个有趣的概念: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心理学概念:他告诉我们人做任何判断,都需要一个参照物,因为人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就是锚定效应。

说的简单点,我们对事物的态度来已于与另外一件事情的对比。

为什么《流浪地球》地区拍了那么好,我们依旧认为中国科幻未来依旧很难有所作为;因为我们心中始终锚定了西方世界比东方世界的技术水平强。虽然我们在进步,可是这个认知锚定,造成了国人的认知很难短时间改变。

为什么微商要找奥巴马合影?

为什么一些不知名的品牌要找大牌明星代言?

为什么房地产要捂盘惜售?

为什么有人称上海为东方巴黎?

为什么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为什么写本书要找大咖做序?

为什么汽车销售商要写一个建议零售价?

这些都是通过锚定一个参照物,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什么一些小网红会骂大明星,也是为了形成锚定效应,提升自身的加重。

锚定效应已经反复被实验证实,这些实验结果看起来既让人震惊又可笑,我来简单举两个例子:(就不做严谨的引用了,轻松一点)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身份证后两位的数字,然后让他们评估某个商品的价值,结果身份证后两位数字较大的学生给出的估值明显高于身份证后两位数字较小的学生;

被试首先转动一个数字轮盘,会随机产生10、65两个字,然后让他们估计在联合国中非洲国家的数量比例,结果转到65的被试给出的估计比例明显高于转到10的;

锚定效应证明了人类的不理性,即使在明知道两个数字完全没有关系,仅仅因为接连出现,就会对我们的预测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且,即使在了解这种影响的存在后,甚至都无法有意识的进行完全消除;

因为认知锚定,造成认知偏差;这也是我们出现判断错误的一个根本原因。

锚定效应的本质是比较,我们在决策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去比较,未来对比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一个参考,这个参照就是锚;很多时候,认知出问题,其实是锚有问题。所以我们要警惕锚。

生活当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

衣服吊牌上都会有两个价格,建议零售价和实际零售价,建议零售价就是锚,让你感觉实际价格没那么高。

柜台货物排放的时候,一般会在同类商品旁边摆上一个价格特别高的商品,如果该商品看起来还不是很好看就更好了,其作用也是充当锚,让你觉得价格低的性价比高。

长相不是很出众的女生相亲,一般愿意带上一个相貌不如自己的女性朋友,这个朋友就是锚。

买东西讨价还价的时候,可以先报一个高价,以此来锁定对方。

定年度指标的时候,工作报告里的指标应该尽量做低,来锚定领导的期望,这样可以获得一个较合理的指标。比如你能做100万,指标可以写80万,领导往上加了之后差不多100万,刚刚好。

如果你要向朋友借钱,想借5万,你应该说7万,实际得到的差不多是5万。买东西的时候,不只在同一柜台上比较,应该多去几家店铺来横向比较,这样可以避免掉入商家设计好的圈套,关键是省钱啊。

谈判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被锚定了,可以及时喊停,休息一下重新开始,此时你可以重新提出要求,进行锚定。

错误的锚定,会让我们造成认知偏差,甚至别有用心的人,会利用我们的认知偏差。

比如成功学的很多东西,就是利用错误的锚定,对认知进行洗脑。

饥饿营销、限购就是一个例子,有一个实验统计了两种促销的效果,相同的商品和折扣价格,一个写着限购12件,一个写着不限购,结果前者的销量是后者的两倍;

在购买价格不透明的东西时,卖家在一开始漫天要价其实是个很好的策略,即使买家明知道这个东西不值这么多钱,也会不自觉地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整。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景区的玉器会标价几百万,虽然你会心想“傻X才花几百万买这个,顶多几千块钱吧”。

但实际这个标价已经影响了你,如果之前的标价是几万块,你给的估值可能也就几百块,简单多写两个零,就可能对估值产生了几倍的影响;

当然如果你是专家,知道玉器的确切价格只有几十,锚定效应也不会对你产生太大影响。

既然锚定效应那么厉害,我们该如何规避锚定效应,避免被洗脑呢



避免被锚定效应绑架的方法?

大脑预警

当我们面对决策时,大脑要时刻保持警惕和预警,对外界信息用多种方法论证,多去思考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是不是对方在设锚?我的决策是否理性?有了这种大脑防御机制,就相当于自己家里安装了报警器,随时可以监控和过滤锚定信息。


提升认知

只有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有效的识别锚定信息,多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科学、哲学、逻辑学等多学科知识,建立相对完备的知识结构,善于使用思维模型去分析问题,这样就可以降低锚定信息的负面影响。关于思维模型大家可以读一下采铜的书《精进》;查理芒格的书《穷查理宝典》


反向设锚

在谈判中,如果对方的开价过高,你要敢于反向设锚,大家都知道,某些商场的衣服零售价一般基础价乘以5倍,所以即使半价仍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如果对方要价1500元,要敢于反向设锚300元,这样就可以避免对方锚值1500所带来的决策偏误。所以在谈判中,能够把握锚值的人,往往占到主动地位。锚定效应告诉我们不要受对方所设“锚”的影响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寻找恰当的时机,为对方设定“锚”,会使自己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

艾·里斯,杰克·特劳特是定位理论的开创者,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他们认为,定位不是市场定位,而是心智定位,心智定位其实就是一种锚定,在消费者心智中设了一只“沉锚”;
例如:怕上火喝王老吉,累了困了喝红牛,农夫山泉有点甜,收礼只收脑白金,等都是通过语言钉,疯狂传播饱和攻击,在你的大脑皮层上挖出一条深沟,最终实现心智占领,一旦设锚成功,当消费者面临选择时,就会受到沉锚影响,做出决策。

定位还会通过传播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向设锚,比如百事可乐的年轻人主张,直接把可口可乐设定了老人喝的可乐。




结语

锚定效应是一种心理行为,我们很难逃开它的掌控,哪怕是很多专家也会上套,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当遇到别人为我们设锚的时候。最大化的降低锚定效应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反过来,我们可以利用锚定效应的正面效应来在工作中的谈判、营销、合作获得优势。

作者:孟豆豆——一位专注商业价值的字体设计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解读 「为什么流浪地球崛起!中国科幻依旧被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