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感

三个方面看三国演义:

1.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来自百度百科)

2.电视剧目录标题:


第一部 群雄逐鹿

1 桃园三结义 2 十常侍乱政 3 董卓霸京师 4 孟德献刀 5 三英战吕布 

6 连环计 7 凤仪亭 8 三让徐州 9 孙策立业 10 辕门射戟 

11 宛城之战 12 白门楼 1 13 白门楼 2 14 煮酒论英雄 15 袁曹起兵 

16 关羽约三事 17 挂印封金 18 千里走单骑 19 古城相会 20 孙策之死 

21 官渡之战 1 22 官渡之战 2 23 大破袁绍 

第二部 赤壁鏖战 

24 跃马檀溪 25 刘备求贤 26 回马荐诸葛 27 三顾茅庐 28 火烧博望坡 

29 携民渡江 30 舌战群儒 31 智激周瑜 32 周瑜空设计 33 群英会 

34 草船借箭 35 苦肉计 36 庞统献连环 37 横槊赋诗 38 诸葛祭风 

39 火烧赤壁 40 智取南郡 41 力夺四郡 42 美人计 43 甘露寺 

44 回荆州 45 三气周瑜 46 卧龙吊孝 47 割须弃袍 

第三部 三足鼎立 

48 张松献图 49 刘备入川 50 凤雏落坡 51 义释严颜 52 夺占西川 

53 单刀赴会 54 合肥会战 55 立嗣之争 56 定军山 57 巧取汉中 

58 水淹七军 59 走麦城 60 曹操之死 61 曹丕篡权 62 兴兵伐吴 

63 火烧连营 64 安居平五路 

第四部 南征北战 

65 兵渡泸水 66 绝路问津 67 七擒孟获 68 出师北伐 69 收姜维 

70 司马复出 71 空城退敌 72 司马取印 73 祁山斗智 74 诸葛妆神 

75 六出祁山 76 火熄上方谷 77 秋风五丈原 

第五部 三国归一 

78 诈病赚曹爽 79 吴宫干戈 80 兵困铁笼山 81 司马昭弑君 82 九伐中原 

83 偷渡阴平 84 三分归晋

3.感悟

做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要学会判断对与错),果断,换句话说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别人的(上级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也未必是错误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1》就比如曹操,有自己的才能,不为左右的人所羁绊,才能使得自己的军队发展强大,而(单方面只考虑统一中原这一件事),诸葛亮和姜维在要统一中原的时候,受后主刘禅的羁绊,未能实现统一中原,最终只能归结于天命“大势已去,后继无人了”,况且当时常有一句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故究其原因主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和姜维不果断,导致统一中原的大业不能成。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2》曹操在病入膏肓的时候,神医华佗为其诊断病情,说要做开颅手术,曹操疑心太重,怀疑华佗要杀他,不仅不接受华佗的诊治,反而将华佗严刑拷打,并关入大牢,导致自己最后无药可救,直至死亡;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在军事上政治上一直信任孔明,听取孔明的忠言良策,在战事上几乎连战连胜,最终称帝,成为蜀国的领导者。但可惜的是,当刘备听闻自己的桃园结义兄弟关羽死之后,就要率领30万大军南下为关羽报仇,放弃统一中原的大事,不停诸葛亮的劝告,执意前往,导致损兵折将,不能统一中原的大业也几乎成定局。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究其原因就是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采纳建议,导致犯下大错。

礼貌待人。(可以学习智者为人处世的方法,切不可嫉妒从事)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当时庞统听闻曹操广纳贤才,爱惜人才,所以去投奔曹操,想朱曹操一臂之力,但当庞统见到曹操的时候,大失所望,曹操并不是真正的礼贤下士(可能当时的风气所在,以貌取人,可能现在也是相貌决定了要不要了解这个人),爱惜人才,他尽然以貌取人,不重用庞统,庞统内心也是很不满,窝着一口气,最后投奔了了刘备,为刘备献言进策。当时在别人(徐庶)眼里“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就说在别人眼里他都那么厉害,评价那么高,就觉得要是当时曹操能够中凤雏,那历史说不定要重新书写,演绎就会变成另一个版本的三国演义,当然凤雏可能也不会在30多岁的时候中飞箭而死于落凤坡下。

谦虚做人,明辨是非。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说到杨修很多人认为都是因为曹操的妒忌杨修的才能,但我觉得大都因为是杨修犯了大忌,每次都是扎老曹的心,揭开了老曹的禁忌,最终考虑到了曹植和曹丕争嗣的后果不能小看,因为两人周围都有一群谋士,而曹操是深知谋士力量的,兄弟相残,必有一死或一伤;而且曹操手下,谋士能臣犹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和政治的荀彧、荀攸叔侄,有胆有谋的程昱等等,这些人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远过于杨修,但却没有一个因为有才而遭曹操忌杀的,这也就有了另外一个原因,曹操和杨修在政治观点上不合。最终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曹操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将他斩首。究其原因,杨修明智曹操的心事,却一而再二三的挑战曹操的心里的底线,不会像司马懿一样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不能明辨是非,莫名其妙的牺牲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