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老太与信息闭塞


      现在已经很少看见小脚老太了,可能在偏僻的山村年纪特别大的还会有。可在我小时候,因为年迈失去劳动能力而在家门口静静坐着的小脚老太太,是乡村街巷的一道风景。


    我的奶奶出生于1917年,这时候民国已经成立五年了,按说裹脚的恶习早已摒弃了吧,可是等奶奶长到可以裹脚的六七岁的时候,大人还是按照村里的习俗给奶奶裹了脚。以至于八十年代被舅爷爷接到南京游览的时候,几个小脚老太太,在古城墙上被游客,很多是外国游客,围得水泄不通,争睹老太太的小脚风采。别说奶奶这个年纪,就是村里比她小十几岁的老太太,也都是裹了脚的,时间应该是三十年代了吧,离大清王朝垮台也有二十多年了。甚至出生于1939年的母亲,在长到六七岁的时候,她的奶奶还想让她裹脚呢,还好被她开明的前清秀才爷爷呵止了。


      那么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外边的世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什么山区人民还在坚守陋习呢?是闭塞,是“四塞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的闭塞。闭塞的结果,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不知有汉,无论晋魏”,与外界阻断了信息和货物的沟通和交流,人们只会按照祖祖辈辈交代的规矩做事,而不与新世界接轨。


    有一个小故事很好的说明了一种极端的闭塞。本县和邻县交界处,有一个山顶小村,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工作人员去该村搞人口普查,村里老人见到政府工作人员,第一句话就问“日本鬼子走了没有?”看来,这个山村的人是躲避日本鬼子才搬到山顶的,其闭塞程度可见一斑。


      记得小时候,“洋火,洋油”那种叫法还是很普遍的,新中国都成立三十多年了,日用品大多数已经能够生产了,但是人们还保持如此叫法,这也反映了信息的闭塞。


      闭塞必然导致落后,记得小时候跟随大人去一些上年纪的人家去玩,还有很多没有暖瓶,烧水的壶是泥壶,把水烧开后放在干草里保持温度。至于其他日用器皿,也多是自制的,如舀水的,多数用一种葫芦,成熟后锯开做水瓢用。


    如今,落后的家乡多年来突飞猛进,早已看不到旧日的影子,这不正是开放搞活,信息、商品加强交流的结果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脚老太与信息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