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首次全马

2016年3月19日,在都江堰,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马拉松,时间是4小时41分。

前一天晚上董卿在朗读者中的主题就是:第一次。很是应景!

全程跑在8点30开始。

小雨,天气有点冷,我穿着短袖,裹着主办方提供的一次性雨衣,

提前10多分钟在亢奋的人群中等待,冷意少了许多。

1万多的人群中,有一半来自省外。

聚在一起,为了42.195公里的跑程以及未来3-6个小时的体验。

我没有挤在起跑线附近,倒计时结束,顺着人流往前挪动,

经过上百米才有稍微松动的周边空间,对于起跑线里洪水开闸的瞬间,只有通过想像去感受。

终于站在了马拉松全程的道路上,跑步算是本人的业余运动,因为最简单。

两个月前,在一帮跑友的鼓动和酒精的催动下,报了个全马,

既然有了目标,就想达成,平时的训练还算按部就班,

上周刚刚一个星期的出差,17日抵蓉,掂量自己的状态。

能坚持跑完吗?

正想着给一个放弃的理由,前一天去体育馆拿参赛资料,现场的氛围着实热烈。

有个一个玩赛到底的标牌触动着我,想想,还是拼一把吧。

人生能有多少第一次,不要浪费。

由于是首次比赛,从马拉松老司机里获得重要经验是,前面20公里要压着跑,

不要用力过猛。于是,我和一位也是首次参加的跑友组成了一个小队,

按照6分30速度在人群中前行。

前12公里跑道在市内和都江堰景区,道路狭窄,速度没有拉开,人头涌动,

周遭的群众和商家很是热闹,一直喊着加油,他们通过这种形式也参与了万人马拉松,

压着速度的原因,我一直靠着边沿,迎面而来是各个街道的拉拉队,

我有意识地给他们一些回应,尤其对于在雨中的小朋友们,一个击掌或是一个眼神,

大家都需要加油和鼓励。


12公里开始,到达了环山旅游线,视野开拓,人群开始拉开,

无意中,我跟本来约定一起跑的跑友散开了,觉得今天状态不错,就放着胆加快了速度。

接下来的路程,我这样规划,25公里作为阶段目标,进行第一步补给,

25公里到35公里是整个行程四分之三左右,是最难的阶段,要做好攻坚的准备,

跑完35公里,做第二次补给,进行最后的坚持,这样应该能够顺利完赛。

比赛的整体进程基本按照规划走。

15公里到25公里是风景最优美,也是跑得最为享受的一段,雨也停了,感觉身体一直在释放多巴胺,有一种力量牵引着往前。


当然,风景除了路边的油菜花,近处的青城山,还有身边的跑友们,

真是男女老少,形形色色,这个春天,选择了同样的形式与大地互动,与身体沟通。

当觉得自己跑的还不错,甩开了后面几个说说笑笑的小年轻跑团,正要一阵得意和放松时

前面总有独特的身影和节奏感强的步伐,他们是跑步洪流中的独行侠,步姿优美,目光坚定,是跑步的终极爱好者!

看到他们,真正感受到跑步的魅力所在。

25-30公里是上下坡阶段,跑道设计在青城山的大门。

此地,迎面看到了盲跑者,我想到的词不是励志或者坚强,而是平等和包容,马拉松跑步以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在山水间,在道教之地,阐释了一个最容易忽视的价值---生而平等。


跑完25公里,对于此次全程,我已经心中有数,接下来就是咬牙坚持,只要向前挪动一步,就少了一步。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从30多公里开始,从青城山进入市区,

两边的啦啦队却越来越稀疏。

而到了最后的5公里,身边给你喊加油的几乎没有,只有自己给自己鼓劲。

这跟电视上看到的不一样:最后冲刺的3公里应该是人声鼎沸才对。

完赛之后跟一个跑友聊到此事,深有同感。

我想到的解释是:越到后面,体力越差,许多跑步者身体上没法坚持,旁边的啦啦队会激发意志的力量,让跑步者实现超越,但同时,也存在身体吃不消的风险。所以,超越是一种需要,量力而为也是一种需要。

实际上,马拉松这几年成为一股风气,3月19日当天,全中国马拉松赛事就是两位数,

许多关于马拉松的质疑自然也不少,一旦有身体不适导致猝死,主办方承担不了如此责任。

因此,马拉松的前半段是超越,后半段是安全。这就不奇怪了。

跑马拉松,有什么用呢?

去年开始我自己折腾净化器,全国各地出差,

到上海遇见一位大学毕业后首次相聚的同学,之前在网络看过其照片,胖得放纵。

现在一身的腱子肉,精力充肺,感觉换了个人,

原来同学这几年开始跑步,完成了好几个全程。

我们相聚的形式是第一天晚上分完一瓶白酒,第二天早上一起跑10公里。

他说毕业后几年一直跑销售,应酬吃饭多,没有锻炼,身体胖得整个人快疯掉了。

后来职场和家庭方面也出了些状况,在迷茫时选择了跑步,

在跑步中重新找回了控制力和自信感,

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是跑步挽救了我”,听到此话,我心头自然地共振。

2015年初,父亲得了癌症,我停下手头的事情,离开工作的城市,

回到老家地级市医院陪伴,那段时间,在医院附近临时租房子,

我早晨到菜市场买菜之前就是先跑步30分钟。

或者是一个上午忙完,下午从医院出来沿着河边跑。

这段日子,是跑步让我保持了正常的状态。

信心传递给父亲和家人,熬过了艰苦的岁月。

这周,约见了给我空气净化器品牌做网站的兄弟,

还有最后几个页面要修改,我心急如焚,但是约他了好几天才见上面。

几十分钟谈完正事,这位做网站的兄弟开始拉住我

聊他近期一塌糊涂的工作和生活,不知如何面对和改观。

我只有静静地听着,帮不上任何的忙,

也克制着各种方案和建议,最后,我似乎下意识地说:

“没事早点起来跑跑步吧,坚持2个月看看”

当没有其他的外力协助时,跑步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案。

它能够在人面临麻烦的时候保持一颗相对平静的心。

老邓是我在深圳认识的朋友,曾经一起打过网球,后来离开深圳到了老家郴州,

开了一间客栈,平时写写文章,跑跑步。

去年都江堰马拉松时,我在深圳出差,他从湖南来到成都参加马拉松。

需要坐火车,或者打飞的去到省外某个城市,住1-2晚,就是为了参加一场跑步,

没有名次,没有报酬,全是开销,

这是什么行为?

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

今年的双遗马拉松,省外跑友占比超过50%,不是身在现场,也简直不敢相信。

从经济和世俗的角度来说,跑马拉松真是件没有什么用的事情,

但在各种媒体以及一些企业管理者的语境里,长跑跟挑战、追求卓越、坚持等关键词挂钩,这构成一种观念:马拉松能够锻炼个人意志,为个人追求成功提供某种精神内涵。

我曾经对此深以为然,跑完这次马拉松,我更加坚定的观点是:跑步就是跑步,实在不应该跟世俗的功利沾边。

真正一门心思赚钱的群体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其他事情上面,比如:人际应酬、加班做方案、参加各种培训班等,而不会为了这42公里耽搁一个周末。

而真正喜欢跑步的人,长期以来形成的简单、直爽、坦诚、不喜应酬和附和的个人作风并不见得能够在职场和生意场游刃有余,力争上游。

如果成功的企业家又是马拉松爱好者,他的成功一定不是因为他步跑得好!

只能说跑步让他成功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身材和发型。

阿文是位理发师,我们在成都同一个跑团,

他说都江堰结束之后,他要报兰州马拉松,正在等抽签的结果,

这次成马他挑战了个人PB,3小时59分,兰州马拉松他准备跑6个小时,

“为什么越跑越慢?”

 “当做旅游了”。

这就是真正的跑步爱好者,超乎任何的功利!

我突然发现

跑步其实跟文学阅读、写字画画、摄影旅游很像,他是不需要多少意义的。

如果硬要加上意义,那就是:修身以持志,静心以怡情!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

很多记者问阿甘:你为什么要跑步?

阿甘莫名地说:只是因为我喜欢跑步。

是的,只是因为我喜欢!

多好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我的首次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