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未来简史》,被未来吓出一身冷汗

这本书当时出版的时候骇人听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说:“《未来简史》是一部能够震撼人心,同时又趣味盎然的作品。而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会颠覆你的思考方式。”

至于作者对未来的预言,套用作者的观点,最好的预测未必是实现,而是对当下的影响!

本书最吸引我的,不是未来的科技会变成怎么样,而是人会变成什么样。

之前看过人类简史,讲述的是人类经历过狩猎者与自然——万物平等,农业革命,到今天的科学革命。

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兴起,带来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第二次革命。在农业革命中,人类删去了动植物的台词,到了科学革命,诸神的台词也被删去了。

远古的农民希望牛产出更多奶,会祈求神的协助,但在雀巢公司的研发部门,研发人员的做法是研究遗传基因,等到生物科技、纳米科技和其他科技的果实终于成熟,智人就会得到神的力量。农业革命促成了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

换句话说,以前那种宗教的有神论,在现如今已经没有说服力了,人本主义的核心观念,是认为人拥有某些独特而神圣的本质,这些本质是宇宙间所有意义和权力的来源。

这很有意思,我想现代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学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像催眠、NLP、完形其基本前提假设都会强调每个人天生都具有某种资源和潜能,治疗的目的,便是去唤醒这些部分。

可作者在后面又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人没有自主意识,人不过是一个精密的系统,算法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快而已,所以人类的“自我”概念很强。

科学的实验已经证明,只要计算机的算法足够快,是能够提前预判人的意志的,人看似是自己做的选择,其实有可能只不过是总体信息,环境的影响下做出的一种必然选择,这在未来将会更加明显,随着科学进步,人变得越来越可操纵。

这不禁让我想起现在的大数据时代,随着各种工具互联话,特别是在未来的5g时代,人们的所有信息将毫无保留地交给大数据。

而当你打开手机,数据会运算总结出你这个人所喜欢的是什么,然后给你推送你喜欢的东西,类似现在的抖音,你所看即你所想。

这样的趋势细思极恐,人将永远无法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大数据会不断强化你所想,你所认同的,形成一个“信息茧房”,人就永远关注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东西,有如井底之蛙。想到这里,有种背后一凉的感觉,我们究竟如何去避免这样的情况。

这本书的作者他告诉了我们一种方式,他说他从不用手机,每天会冥想两个小时,这能帮助他更清晰地去认知这个世界。

当然无法做到每个人都不用手机,但这给我们提个醒,不要过度陷入到大数据的漩涡中,需要从中走出来,不断审视自己。

这也许是我从未来简史里面获得的一个重要的提醒。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未来简史》,被未来吓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