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被称之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这便是宋代王铚所谓的:“一岁尽今夕,既往那可追。”又因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还称该日为大年三十。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重阳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

除夕自古便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处于儒家文化圈的国家以及全世界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即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

除夕的风俗习惯:

1、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这一习俗据说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2、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贴窗花

在中国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也就是贴在窗户上的剪纸,它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挂灯笼

大年三十,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据说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5、挂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6、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放爆竹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8、祭祖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9、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吃年夜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三十的晚上,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冷盆、热炒、点心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某些地方的年菜,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习俗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

10、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古已有之。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古时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北宋东坡居士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描述的正是这一场景。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11、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民间流传的除夕禁忌:

1、忌说不吉利的字眼。

2、福字不能倒贴,有的人以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倒(到)”,但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只有在水缸,垃圾箱以及家里的箱柜上,才可以倒贴。

3、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节余。

4、忌扫地、洒水、倒垃圾、丢弃杂物等。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一直到正月初五,在清早响着爆竹时,把垃圾、杂物等倒出门外。因为正月初五俗称“送穷”,所以将垃圾倒掉,就是将这一年的穷鬼送走。

5、除夕夜,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