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较就没有幸福?还是没有比较就没有痛苦?

比较和竞争催生了自卑心理(你也常常拿自己和他人比较吗)

这世界,恐怕人人都活在比较当中。

通常,我们不是向上比用以引起自己的痛苦或触发自己的上进机能,就是向下比用以自我安慰,让自己可以更安心地自我催眠,寻找到一种貌似孔乙己的幸福感。

一、没有比较就没有幸福

周末,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讲述生命的纪录片,当一张一张脸在我们面前述说着来自于贫穷、饥饿、战争、虐待的生命痛楚时,我们的心被深深打动了。若不深入分析,我会以为那时的心理是一种同情,是一种感动。联想起自己当下的生存环境,不由和家人一同叹息: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我们还真是过得挺幸福的。

但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从心底莫名窜出来的幸福感,自然是非常虚弱的,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极可能故态复萌,因身边种种小事起了微小的埋怨,完全忘记自己那种对比之下身在幸福中的感觉了。

几乎是所有人类的灾难和自然的灾难,也都能激发出每一个观众的同情心,还有一种莫名的来自对比而产生的幸福感或珍惜感:幸好,我没有遭遇这样的灾难和痛苦……

当人们为了地震海啸等灾害而频频捐款的时候,其实往往内心涌起的是各种复杂的心情:他人的痛苦让我感觉自己的安乐有罪、我不做一点什么就无法减轻我内心的轻微创伤感、我恐惧遭受同样的痛苦、幸好我还没有遭遇你那样的痛苦,然而我似乎必须为此付出点什么……

说白一点,其实是我们的小我(ego)完完全全被眼见的痛苦给吓住了——包括我们觉得自己比难民们幸福的心理,也是一种被惊吓后的自我补偿。

所有的痛苦和灾难,都难免会唤起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各种痛苦记忆——虽然它们未必浮上显意识,却一直留在潜意识深处,等待着与之相似的场景的重现,便重新在我们心理上身体上唤起某种莫名的感觉。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积累了一定的惊吓,这种惊吓属于生命中的”未完成事件“,当对境产生,惊吓浮现——虽然可能我们并不以为它是一种惊吓。

这就是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幸福的真相。

二、没有比较就没有痛苦

人类从拥有大脑起,就喜欢拿任何两种不同的事物、知识、甚至是人类本身来比较。因此我们这个世界也就产生了比较哲学、比较文学……各种比较研究。

学术上的比较还好些,它只关乎学术,关乎人类文明,更可怕的比较是,我们一直活在自己与他人的比较当中。

若从幼年起,我们就经常遭受父母拿我们与他人的相互比较及打击,加之在学校里经历了排名次的噩梦、以成绩来排座位的噩梦等等各种奇形怪状之比较……我们就难免不被这所有的潜在影响所催眠——所有的比较都让我们通向某种感觉:我是不好的,我比不上别人,我永远不可能比别人优秀……

这强大的洗脑模式,从童年、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进入我们的思维系统,人想不自卑,都难。

当然,个体是有其丰富性的。尽管我们拥有着如此深而牢固的“比较文化”,终有人会脱离这种比较,得以超越这强大的洗脑模式而养成自信,但其概率究竟是不高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痛苦,因比较,我们产生了自卑——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比较这两个词,自卑这个词不会出现和存在。卑,为“下”位,如果没有了别人仿似在“上位”或“高位”的客体参照,我们何必自卑?

三 比较的真相:优胜劣汰式的竞争

当我们习惯于接受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的物种进化理论时,我们便也同时将自己卷进了某种残酷无情的竞争机制。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我们也就非常容易地将比较和竞争变身成了合理的行为。

既然生身为人,难免总有一定的倾向性。公平的比较和公平的竞争,毕竟还是少数的。多数时候,我们在竞争和比较之时,带有强烈的倾向性。人类会忘却自己身为生命的珍贵性,忘记了“人生而平等”的圣训,我们用某种无情的法则对待他人的同时,我们便也用无情的法则对待自己——当看着他人在竞争时痛苦地落败之际,我们成了冷冰冰的观望者,就像有一天我们自己曾经被对待的那样。

因此,自卑也就几乎成了全人类的普遍的心理阴影。当所谓的一些强者一心追求将别人踩在脚下的快感,却也终有一日会被这强者的泡沫和幻影所打败:他必将会发现他不可能是这世界中唯一一个嬴家,人本就无法达成对所有他人的完美超越,人本就无法胜过世上所有的人——每个人都终有自己的长处,亦终有自己的短板。

这个时候,看似非常强硬的无情的“强者”,会在某个重大打击之后,涌现出强大的自卑心理,甚至导致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者亦有之——所谓自傲与自卑,原本即是一线之隔。


四 缘于比较而产生的不平等

当比较一旦产生,自卑或者自傲也就成了比较的附属品。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自卑的本质是瞧不起别人。

乍一听之下,这话好像不对,自卑是瞧不起自己才对,怎么会是瞧不起别人呢?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

这个“瞧不起别人”里,就分明含有自我和他人的比较。

他引用了一个例子,谈到瞧不起别人的自卑:“有一个在一所著名大学读书的男性研究生告诉我,他如何如何自卑。具体地说就是对自己的一切,包括长相、身材、智力、成绩等等都不满意,而且还对自己使用了很多尖刻的贬义词,我听了都觉得替他心痛。

有一次我感慨地对他说:你实在是太瞧不起别人了啊。当时他听了很吃惊。几个月之后他告诉我,他回去仔细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开始学习瞧得起或者说欣赏别人,奇迹般的效果是,慢慢地他都忘记了自己的自卑了。”

就像一个美丽但自卑的女孩,每每去上班都会拿自己的妆束和单位上另一个美丽的女孩比较一样,在她还不能承认自己的美丽之前,她是没办法发自内心赞赏别人的美丽的。她只能总在嫉妒或羡慕中摇摆。

这样的女孩,也许也应该深刻意识到:我应该要瞧得起别人,才能解决我自身的问题。

在与他人比较的惯性里活到现在的我们,也许终于是时候放下这种比较情结了。让我们成为一个自如自在的存在吧,何必时时处处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呢?

虽然我们曾经受过广泛的比较式生存哲学的影响,但终有一天,我们已成年,需要学会拿回力量来面对自我,而不是一味地让自己停留在总是被拿来比较的创伤感里,所有我们曾遇见过的,必将成为我们的历史——只要我们敢于以新的心灵状态,书写新的个人生命篇章。

让每个人都独立存在,而不需要比较才能存在。

让每个人都过得极有尊严,而不需要靠比较带来尊严。

让每个人都能认可自己,成为能够赞美他人的自由生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幸福?还是没有比较就没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