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谢谢”的孩子最幸福

为什么会说谢谢的孩子最幸福?

日本网站ORICONSTYLE在13年时曾经做过一项,探寻感谢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查。

每周说20次以上“谢谢”的人群中,“时常感到有压力”的占25.8%,而在1次也不说的人群中,“时常感到有压力”则为40.5%。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常说“谢谢”的人幸福感普遍较高。


01

事实上,幸福感和生活品质并无决定性的关系。并非生活优越的人就是幸福的,也并非生活困窘的人就不幸福。

知乎有一个问答问幸福感由什么决定。

受到最多赞的回答是,幸福感由自己决定。

对他人说出一声“谢谢”,往往代表着受到了他人的善待与帮助;收到一声“谢谢”,心中会感到满足与被认可感。这些因“谢谢“而来的情感,正构成了一个人的幸福感。

感恩还是一种社交技能。会说“谢谢”的人,更能感受到来自生活中的诸多的善意,也将更加擅长坦然地接受来自旁人的帮助而不心怀负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过一项调查,培养感恩之心不仅有助于提升幸福感、还能减少焦虑、心情开朗,让亲近之人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心存感恩的孩子,在成年后积极生活的概率往往高于性情乖戾的孩子。


02

爸爸去哪儿作为最受欢迎的亲子节目,其中很多亲子教育方式都很值得学习。近几期让我尤其记忆深刻的是花絮中的一个细节,非常温柔又十足可爱。

交换爸爸的环节里,陈小春带着刘畊宏的女儿小泡芙一起玩,小泡芙还尝试了骑马。晚上小泡芙和爸爸刘畊宏回顾今天的经历,泡芙告诉了爸爸自己骑马的初次体验。

节目中看起来总是懵懵的小泡芙其实心如明镜,她软软糯糯地对爸爸说:小马本来不是走那么慢的,是怕我摔跤才走得慢。


年仅四岁的小泡芙,已然能如此细致地感受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善意。她是个心存感恩的小宝贝,对于骑马的初次体验,记住得不仅仅是自己的新奇与开心,还有来自小马的关照。

马或许是训练使然,但泡芙的温柔善良的感恩之心是真实的。

刘畊宏在参加爸爸去哪儿前曾信誓旦旦地说过:我的女儿是人见人爱。他没有说大话。

网上有一句话很流行,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被世界温柔对待的小泡芙,正是因为自己也在用温柔相待世界。

这样温柔善良的小宝贝,难怪让人狠话不多的山鸡哥一脸柔情似水地祝愿:愿你遇见都是好的人,都是对的人,都是不会伤害你的人。


03

有理论表明,3-12岁,是爸妈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性格培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也是这个时期决定了是否培养了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成为了一个会说“谢谢“的人。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方式有很多。

1. 言传与身教

任何品德教育,除了言语的教诲都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样都不能缺少。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了父母,父母应当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谢。

当孩子因为父母的感谢领会了施恩的快乐,那孩子对感恩的理解就会更立体,更透彻。

2. 给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孩子自行打扫自己的房间,让孩子自己打饭,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准备一份礼物。把一些细小的事情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并对孩子从中付出的努力做出褒奖。

如果什么事父母都一手包办,那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这些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长大后,也很难对别人感同身受。

3. 不拘泥于“谢谢“二字

在接受了他人的帮助后,很多家长都会要求孩子道谢。有些孩子不愿意说,家长非逼着孩子说,场面变“说谢谢“的拉锯战。

这下对于孩子而言说,不仅没了受人帮助的快乐,还会产生被逼迫的感觉。

当孩子不愿意说谢谢时,家长可以代孩子表达感谢。然后回家后以和孩子聊天的形式,同孩子回顾这件事,温和地指出孩子的问题。

让孩子明白,说“谢谢“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必须完成的指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说“谢谢”的孩子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