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理性与清明》阅读笔记四

        第二章中文本有界与多元解读中说:近十多年来,许多传统的、经典性的篇目,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解”……但是,“新解”未必是“正解”。余党绪老师举了《项链》中玛蒂尔德中的例子:“原来被认为是一个有着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但有些新解带着为她平反昭雪的心态,完全否认她的虚荣心的存在。”余党绪老师还给出了体现玛蒂尔德虚荣心的文段,文段足以证明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而玛蒂尔德也正是在这样虚荣心的驱使下丧失了理智。同时他还对玛蒂尔德进行了肯定,因为她在最后摆脱了虚荣心的控制,勇敢面对自己的弱点与过错,承担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就是杰出的作家用高明的手法为我们塑造的典型人物。

        那么对于文本中的人物,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他们。要看到他们人性中的闪光点,也要透过这些光芒看到人性的弱点,这才是对“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智解读。同样,对于当下许多有关名著的“新解”,我们也应当辩证地去看待,不可一味接受与否定。

        “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是一种文本解读的可能性,但要使自己的那个“哈姆雷特”成立,还需要多方面的分析与论证。每一个读者都有着人格、心理、知识、价值观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一定会妨碍自己的认知。因此,自己看来是合理的未必是真的合理。

        尊重“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多元理解,更要坚持不懈地求索“最哈姆雷特”的结果,这才是文本解读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向理性与清明》阅读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