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译注》读后感 - 草稿

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02

      读到这里,大家能看出来孔子指出了子路的不谦、冉有的不实、公西华的过谦。但是会很好奇,为什么孔子会赞成这个听起来好像没怎么有出息、有大志向的曾点说的话呢?(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考虑到时代背景,能够过上这种生活的,恐怕是大同世界了吧?所以孔子和曾点的想法是,国家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才有个人真正的精神享受。不安定的社会、不安定的国家,实在是做不到的。那个时代,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剧,遍地皆是。

        同时也能看得出,曾晰治国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的仁政,在自然中陶冶性灵,使人心得以净化,这与孔子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孔子说,吾与点同。

        通过孔子对: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可以知道应以礼治国,而子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不管不顾其他人,不懂得谦让。孔子特别看重“仁”与“礼”。

        所以从上面孔子对曾晰和子路的态度就正好体现了孔子“仁”和“礼”的主张。

03

        虽然初中高中都有节选《论语》的内容,但这是我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真是值得终身品读的一本好书。读完这本书我对高素质人群或者政府官员等,他们平日里的行事作风、上下级、平级之间的这种关系等,以及他们√礼节礼仪的看重非常能理解了。

        读了这本书,相当于打开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根植内心的一些东西,了解了这种根深蒂固的处事价值观。当你听到“你到底是不是中国人?”或者“你太不懂事了”、“你太不了解中国人了”这几句话时  ,推荐你看看这本书。


欢迎留言

有好书可以给我推荐哦!欢迎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译注》读后感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