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篇 金融危机的演变逻辑

危机就是信用快速收缩,社会组织之间的互疑取代互信,自保取代合作。信用崩塌是所有危机的核心。

金融危机的三个阶段: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指标,债券、股票、货币等危机是金融危机的标志性事件。金融危机一定伴随着一系列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和下行。

危机链逻辑:社会结构的脆弱性

社会其实是很多个体、企业的集合体。在形成这个集合体的过程中,各个机构、企业、个体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链接,而银行、基金这些金融机构就是把所有人和机构的信用进行了链接。所以如果我们把社会比喻成一个网状结构的话,那么金融机构就是信用网络的中心节点。

一方面,这种网状结构是比较牢固的,因为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募集、风险分散,使得个体和企业的腾挪空间都更大。所以个人的信用危机,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信用危机更容易被化解。所以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概率就能够更高。但另外一方面,这种结构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链接的紧密性带来的脆弱性。原来这个单独的危机事件,现在可以通过网状结构扩散。这个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那些中心的节点(大节点)的稳定性。

所以一旦关键节点出问题,整个网络结构就很容易火烧连营。

资产价格的下降,就会容易形成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枯竭,导致整个市场情绪发生恐慌,再进一步加重整个市场的信用崩溃,导致基金挤兑,上市公司的信用下降,等于 形成了一个负向的螺旋。这种负向的螺旋又会再蔓延到实体经济,金融资产价格下降,那企业的资金链肯定就绷紧,甚至断裂,然后企业就会破产裁员,整个社会产能下降,物价上涨。为了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央行这些机构又开始印票子,引发进一步的通货膨胀。

所以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在这里就蔓延成了整个经济体的脆弱性。

那一个经济体的信用崩塌就更容易演化成社会的动荡了,失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房子、车子都没了,中产沦为无产,那很容易酿成大的社会危机,甚至威胁到政权的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6篇 金融危机的演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