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序言三:李氏家乘序

今天分享族谱序言三------李氏家乘序。

作序者为我祖上李正魁公,写于道光十二年。

1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孰知兴衰治乱之由,家无谱则孰知世系源流之辨。斯二者大小虽殊,而其为不可无则一也。

【翻译:家族有族谱就像一个国家要有国史一样。国家没有自己的历史记载,就不知道兴衰治乱的来由,家族没有族谱就不知道世系的来源。这两者虽然论大小有差别,但两者都是不可没有的】

2

吾尝见夫今之为谱者矣,扳援仕籍,附会名贤,曰吾祖为某卿之分派,某相之箕裘也,是欲引而家乘光,而先灵且含羞于地下矣。夫崇韬拜令公之墓,何如狄青却梁相之图。帝王崛起未闻累世垂旒,豪杰挺生不必继承往哲。士各视其所,为无庸妄扳也。

【翻译:我曾见到当今有家族做谱,攀附官员名流,说我祖先是某某士大夫的分派,某某相国的后代。想借此显耀家族荣光,而祖宗含羞于地下啊。史上有崇韬拜祭郭子仪的墓,不如狄青拒却梁相之图。帝王的崛起,从来没听说过他的世世代代都荣耀的,一个家族里豪杰不断涌出也不必仰托于他的先贤。各视其所,没有必要去攀援附会。

(这里有两个典故。“崇韬拜墓” 和“不附梁公”。郭崇韬,后唐名将,自称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其实没有根据。郭崇韬带领大军西政蜀地时,还特地绕路来到陕西汾阳拜祭郭子仪墓,拜后洒泪哭嚎而去,煞有介事的举动引来众人嘲笑。“不附梁公”,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后被封为梁国公,狄青是宋代名将,出身贫贱,曾有谄媚之徒附会说他是梁国公后人,狄青并不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3

我李氏肇自伯益之后,在尧时奉掌火之命,为虞官,其后世为理官,因以理为氏,迨至利贞逃难伊侯之墟,因食李而改姓李焉。自有李氏以来,瓜瓞绵延,岂无谱帙惜,吾等未获其传。

【翻译:我李氏始于伯益之后(伯益:黄帝的第五世孙,协助大禹治水有功之人。)在尧时为虞官(先秦世代的一种官职)。他的后世为理官,因此以“理”为姓氏(理官:一种官职,掌管司法。)。等到利贞时期,逃难至伊侯这个地方(利贞:理徽的妻子契合氏携幼子利贞逃难到今河南境内,因饥渴交困靠吃李子得以活命而改姓李。)自从有李氏以来,子孙繁茂绵延不绝,可惜没有谱牒记载,我等未获其传】。


4

  自太始祖李固为西汉之官家,于陕西巩昌府。越数十传,而子敏公迁粤,其后裔撰祖,与迁庵公,龙祈公著为家谱,创为遗祝。彼时人才蓊蔚,克媲前徽,大书特书,固已有所依据矣。

  惜我祖贤用公由粤迁蜀迄今百有余年,历六七世矣,奈谱系无征未可据为修理,故前有相芳,相凤二公,意欲纂修,而苦于无证。因访得简州李氏本支乃抄其谱而命增删之,以永于后世子孙,且序其源流,别其亲疏,而谱于以灿若列眉焉。

【翻译:自从太始祖李固为西汉官家以来,家安在陕西巩昌府,经过数十代。而后敏公迁往广东居住,他的后裔撰写祖上遗迹,与迁庵公,龙祈公一同创作家谱。那个时候人才济济,克媲前微(这里不理解)。大书特书,因此有所依据。

   可惜我祖贤用公由广东迁往四川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历经六七世,奈何没有根据不能修谱,因此前有相芳,相凤二公,想要纂修族谱,苦于无证。后来访得四川简阳地区李氏本支,于是抄其谱,并且命人将自己的一脉加以增删,以永于流传于后世子孙,并且记录其源流,分别亲疏,族谱脉支清晰丰富灿若列眉。】


5

但以翦劣之材,庸腐之见,不能大阐宗风,以昭来许。仅依前谱述之以传于后世。俾后之览者体脉派之遗意,探水木之本源,父子兄弟互相劝勉,庶使氏等,农安畎亩,士奋诗书,砥砺名节,步武前人,则承之所厚望也。焉是为序。

道光十二年壬辰岁浦上浣日 裔孙正魁字国举号朝贤谨撰

【翻译:然而我自己浅薄的才能,不能大加阐述宗族之风,没能继承到祖先的贤能,只是依据前人所谱来记述,用以传之于后人。希望后人看到,能体会脉派的遗意,探寻水木之本源。父子兄弟之间互相劝勉,做农则安于田亩,为士则奋发读书,磨炼自己,保持清廉名节。踏着前人的步伐,传承家族厚望。所以我写了这个序。

道光十二年壬辰岁浦上浣日  裔孙正魁字国举号朝贤谨撰】

你可能感兴趣的:(族谱序言三:李氏家乘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