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第十三》08:谦谦君子

《论语·子路第十三》08:谦谦君子什么样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说:“他善于治理家政。当他刚开始有财物时,便说:‘差不多够了。’当稍微多起来时,就说:‘够了,可以了。’当财物到了富有时候,就说:‘真是太完美了。’”

卫公子荆,是卫国大夫,名荆,字南楚。他是卫献公的儿子。当时鲁国是鲁襄公为国君。后来鲁哀公时,鲁国也有个公子荆,所以,卫国的这个公子荆在《论语》中只能叫卫公子荆了。这个卫公子荆的名声是不错的,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的公子札到各国去访问。在访问过公子荆、公子朝等人时谈得很投机。他说:“卫国有很多贤能的君子,不会有什么祸患。”这卫公子荆,也是贤能的君子之一。

孔子对这位卫公子荆的评价,是从细节入手的。差不多算是一种品德鉴定。相当于俗话所讲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一、鉴定

孔子的鉴定报告这样写:“善居室”。

意思是说,卫公子荆这个人善于治理家政,善于居家过日子。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中也有一位“善居室”的,是一把管理家政的好刷子。那就是王熙凤,整个一个精打细算,把一个大家族打理的滴水不漏。

卫公子荆的“善居室”和王熙凤不同,作为卫献公的儿子,那是可能的接班人。另外,春秋时期,也是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卫公子荆的“善居室”实际上是他治理国家或者管理国家某个方面的基础。

孔子周游列国时,虽然郁郁不得志,甚至如后人所讲的那样——惶惶如丧家之犬,但老人家在卫国那里,还是很受欢迎和尊重的。所以,孔子的这个“鉴定报告”,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二、依据

孔子为什么给出“善居室”的坚定报告?或者说,孔子评价卫国公子荆“善居室”的依据是什么?

孔子的依据很简单,是卫公子荆举家时的具体表现——“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实际上,这个细节描述了三种状态下卫公子荆的反应。

首先是“始有”,也就是开始拥有某些物品或待遇时卫公子荆的反应。古代诸侯的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龄,是要另立门户的,另立门户时,诸侯会依据家国情况,给予子弟们一些物资待遇上的分配。公子荆在接受这些分配时,没有同其它人比较,更没有抱怨,而是表现出很满足的样子。“苟合矣”,意思是说,挺好,差不多够好的了。

然后是“少有”,也就是拥有某些物品或待遇稍稍多了一些时。这种情况下,卫公子荆的反应是——苟完矣。意思是说,可以了,可以了,已经差不多够多够好了。

再然后是“富有”,当拥有某种物品或待遇达到超出正常预期的程度时,就叫“富有”。这种情境下,卫公子荆的反应是——苟美矣,意思是“真是太完美了”。

三、规则

孔子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孔子的评价规则是什么?

孔子他老人家强调自己“述而不作”、“敏而好古”。也就是说,他老人家很少标新立异的提出自己的感受、看法和见解,而是在博览各种史料的基础上,从历史规律中概括出间接经验来,然后在自己的人生中去实践、印证。

老人家坚信人要讲本分,各自安心于自己的使命;坚信人应当讲仁义,谁都不要欺负谁。卫公子荆严重符合孔子的人生信条。特别是,作为诸侯子弟,能够少贪欲,多知足,这是十分难得的。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个卦象是最好的,那便是“谦”卦。古语讲“谦受益,满招损”,讲“谦谦君子”。在孔子看来,卫公子荆这个有为青年便具备“谦”卦的气象。

抛开玄妙的理论不谈,试想一下:假如我们就是卫献公本人,愿不愿意给予这位公子荆更多的待遇和物资呢?是不是卫献公在给予的过程中,从公子荆那里获取了最多的愉悦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子路第十三》08: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