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之心

作者戴维·斯隆·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他对利他主义的研究,基本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他和心理学家艾略特·索博共同提出的“多层选择理论”,在利他行为的进化难题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一些学者在解释生物界,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利他行为提供了思路。

在这本书中,戴维·斯隆·威尔逊从演化论的角度出发,为我们阐释了:在达尔文的进化模式下,生物体身上的利他特征是怎么保留下来的,以及在利他主义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让人类和动物变得不一样的。他还从演化论的角度,提醒人们要进一步思考人类利他主义的发展问题。

本书思想核心:虽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说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样的进化模式下,生物是不应该存在“利他”这种特征的,但是从演化论的角度来说,自然选择不只针对个体,还可以是全族。利他特征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就是因为在群体之间,利他胜过了自私。而让人类和动物变得不一样的原因,要得益于人类演化过程中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规则的制定,让人类有效地限制了群体内和群体间的恶性竞争。

一、在达尔文的进化模式下,“利他”这种特征是怎么保留下来的

作者用他和心理学家艾略特·索博共同提出“多层选择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他认为,在自私和利他这两个特征上,生物的演化方向是这样的:在群体之内,自私胜过了利他。但在群体之间,利他胜过了自私。

虽然自私能让个人获益,但是利他可以让整个族群获益,这样一来,族群中的利他者越多,这个族群的整体生存和繁衍能力也就越强,在这个族群里的利他者也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于是利他特征得以保存。而且可以看到,比起自私的人所得到的小小利益,利他的人为整个群体带来的利益更大。

【案例】有两种对雌性水黾有不同侵略性的雄性水黾,一种雄性水黾会不顾雌性水黾的意愿,试图和每一只雌性水黾交配,还会和雌性水黾争夺食物,阻止雌性水黾进食,我们叫它“自私的雄性水黾”。另一种是只在雌性水黾同意的情况下才会和它交配,而且不会跟雌性水黾抢食物的“利他的雄性水黾”。

在实验室中,研究者将这些水黾进行分组,每一个组里分别有6只雄性和6只雌性。有的组里的雄性水黾全部都是自私的,有的组里的雄性全部都是利他的,还有的组里自私和利他的雄性水黾相互参杂在一起,但是这两种类型的数量并不一样。

结果发现,在参杂组里,自私雄性水黾的交配概率始终比利他雄性水黾的交配概率要高。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在群体之内,自私胜过了利他。但是在只有利他雄性水黾的组里,雌性产卵的数量更多,甚至达到了只有自私的雄性水黾组里,那些雌性产卵数量的两倍。所以说,在群体之间,利他胜过了自私。

接着,研究人员进一步改进了这个实验,让不同组中的水黾能够互相迁移。结果发现,那些来到只有自私雄性水黾组中的雌性水黾,会很快就离开。最终,大多数的雌性水黾会聚集在利他的雄性水黾周围。可以看出,利他者要比自私者更受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利他者在社会中的生存和繁衍力。

二、在利他主义的演化过程中,为什么人类和动物变得不一样

在动物世界里,就算是合作者,一旦牵扯到争夺配偶和资源,合作就不复存在了,甚至还会大打出手。可以说,群体内的恶性竞争,在它们的演化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比起动物世界,人类世界的演化受到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规则让人类有效地避免了群体内和群体间的恶性竞争,让良性的群体内和群体间选择成为演化的主要动力。也正因为这些规则,人类随着社会环境中利他性的变高而变的更具有利他性。

【案例】美国宾汉姆顿市的学校区,为他们市里的问题高中生制定了一个教育项目。这个教育项目为了保证每个学生、每个群体的付出都能得到公平且合理的回报,不会被内部掠夺或者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制定了一套规则,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高度利他性的社会环境。这些都是这些孩子以前所没有的。

结果发现,在有效限制了内部掠夺和外界干扰之后,这些学生的成绩都提高了不少。不仅是这样,随着环境中的利他性变高,学生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感受到竞争,他们也比以前更愿意帮助别人,为集体做贡献了。可见,人类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当环境中的利他性高的时候,人类也会变得更具有利他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