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抗疫:第一天

2020年2月3日周一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上班第一天。

从家里出来做公交车的时候,虽然车上的人不多,还是有意识的回避他人,避免一米内的直接面对面,选择单独座位坐着,虽然车厢里明确写着车厢已经消毒,但是还是感觉空气中弥漫着病毒的味道。

在办公室,比在家里振作,上午处理了一些杂事,打乱了原本的工作计划,而有些杂事还非常重要,我的自然应激模式又开始了,躯体反应症状很快就出来了,紧张,焦虑,心脏难受。我觉察到一旦打破我原有的计划时,我需要时间调整才能进入新的状态,而这个调整的适应性越来越差了,并不能做到真的顺应这些变化。

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我有预估,有期待但是我没有做好准备,而工作提前到了,我也会激发紧张的状态,心也随gao之出现反应。

突然会觉得特别饿,特别不能耐受血糖低的状态,吃了一些高热量的零食,开始查看相关信息,由于我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政策信息了解的不多,在认真阅读后提出的几条意见也没有被采纳。我感受到我对新信息的接收程度特别慢,虽然我也很想快速吸收,但是事实上我还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把抗击疫情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这个也与我对工作的理解有关系,在项目习惯了后特别关注项目指标,即使在大疫情面前还是希望抗疫情也可以和项目进度结合起来。

虽然疫情的发生不在原有的计划中,也没有跟疫情有关的项目,但是在这个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们扮演什么角色还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在这个重大疫情面前,防疫工作应该放在第一位,特别是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前,作为社工应该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相关的知识,在十天之前,我们都还不懂的知识,既然不懂就自然慌乱,比较这是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要理解和消化需要参照物,虽然网上信息铺天盖地,但是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花了很多天才叫顺口,说实话从内心估计也不想接纳这个病毒吧,怎么也学不会,但是又拼命去记它,因为搞不懂它就自然有恐惧感,因为这个东西陌生,超出了个人可以理解的范畴。

在认识这个疾病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经济实力不佳,我最担心的是如果我被传染上,或者确诊,或者疑似,我有钱去看这个病吗?如果我不去看病,自己可以抗过去吗?如果我不去看病,自我隔离,死在家里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万一我死了,丧葬费谁出?这个事情要告诉其他的家人吗?因为这个病产生的费用该怎么办?现在网上说一个治疗可能40万,当初自己设想的还仅仅是几万。如果知道是这个数,又不知道政府兜底,估计我也会躲藏起来,逃离出去。

也许每个人逃离的理由不一样,但是为经济而逃离的应该不在少数。

在大疫面前,经济困难第一时间跳了出来,这是经济实力不足的人一个自然反应吧。

这也促使我新年的目标里要加油赚钱,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过年期间宅在家里,不出门,不仅仅是安分守己的防疫,更多的是买不到口罩,也不想花钱买口罩,不想花钱买消毒液,在家就是省钱了。

我想这样的人应该有不少和我一样吧,他们这样的心情有想表达的吗?

怕死的人很多,可能不需要考虑其他,一切为活着让路。疯狂购物和囤积,只要可以保命,其他一起都可以重头再来。没有了命什么都没有了。

有的人在疫情来临的时候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到“怕失去”,突然发现很多事还没有做,很想补偿家人。这样的内疚里都有一种后怕,万一家里谁谁谁走了,有什么什么遗憾的。

有的人在疫情来临的时候直接忽视自己,只想到工作,我能够做什么才可以帮助到患者,不同的行业的人体现不同的帮助,这些人很自然的投入到工作中。

在一场抗疫情战役中,可以看到不同岗位的人都在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为心理咨询师的第三梯队,都在积极应对疫情,我也一直在思考在疫情面前社工究竟可以做什么?有哪些专业表达?有哪些是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吗?

这一次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政府在启动应急干预机制后,各种各样专业都被有序有组织的调动。社工在体系里的功能是什么?

也就是说,社工在疫情的各个阶段能做什么?有实际意义吗?被服务对象认可吗?

这些确实还是再不断被挑战的问题。

有序救援里如何提现社会工作专业作用的发挥,如何让社工在大灾大难面前有用?有效?有意义?如果这个专业不被其他行业,被大众认可,那么如何在这个行业里看到前途?如何才有专业对等的薪资,而不是在发病时考虑到的不是生命第一,而是害怕医药费没有。一个潜意识都是贫穷的人,内心缺乏正向思维的资源,在助人的过程中也很难真正可以体现出正向的力量。在这样的循环中,很难感受到真实的力量。

面对这种疫情,各自角色及各自需求之间如何界定,如何发挥角色的作用,各司其职,社工有被社会认可的职责范围,并在一开始清晰界定,安排相应的工作并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调动,需要社会运转机制公开透明,社工的行政协调,资源协调等能力呈现出来,这次疫情,依然给了社会工作总结经验的机会。

分析面对这场疫情我们最先跳出的思想以及对应的反应模式,不难看出,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行为。

我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去看我内心深处的困惑,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专业认同,就很容易缺乏动力,职业枯竭。

每一轮的困惑,都是在上升中对新出现问题的思考,只有先说服自己,才能说服他人。

实务,理论,研究,如果没有专业内化的过程,没有社工个人作为载体对学科体系知识的转化,没有个人的学术思想,我相信在社会关系里的工作本质很难重现。

我依然迷茫,但是战役已经打响,一切以疫情为核心,组织相关学习和计划,再看看如何理解这一场劫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班抗疫: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