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心理学》:为什么你总是容易被人得寸进尺?

文 | 深夏晚晴天ZMH

在电影《囧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徐峥扮演的伊万气冲冲地跑到火车上,想拿回被母亲带走的护照,两人一见面就针锋相对。原本想拿到护照就赶紧回去处理商业纠纷的伊万,在走下火车的那一刻,回头看了一眼躲在窗边偷看的母亲,心生内疚,于是又折返回火车,陪母亲前往俄罗斯。

伊万明明有自己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处理,最终却因为对母亲心怀愧疚,不得不放下自己的事情,陪母亲旅游以达成她的心愿。

这样的场景,在家庭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时候,我们明明很不情愿、很不乐意家人要我们去做某些事,但往往,他们的一个小小的举动,总是能让人心生愧疚,从而违背自己的本意,不得不去做。

虽然电影的结局是温馨的、充满喜剧色彩的,但现实是,很多时候我们出于对他人的愧疚而去做的事,往往完成之后自己并不开心。

不知你是否好奇过,为什么我们明明抗拒得很,最终却总会违背本心,明知道按照别人的想法去做自己会不开心,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屈服于别人?为什么你总是容易被人得寸进尺?

实际上,除了家庭关系,在职场、恋爱、朋友、学术、专业等方面,也常常会发生类似的事件。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名词——操纵,就是用来描述这种现象的。


美国作家哈利雅特.B.布瑞克所著的《操纵心理学:争夺人生的主导权》就是专门阐述操纵心理的书籍。作为享誉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医生,布瑞克用自己30年的从业经验,归纳总结了容易被人得寸进尺的7种人格特征,指出要防范的9种操纵类型,并且还给出了7个摆脱他人操纵的诀窍。

下面,我们将从操作是如何实施的、操纵的机制以及如何摆脱操作三个方面入手,一起来了解该如何摆脱他人的操纵,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导权。

1、操纵是如何实施的

一段操纵关系之所以能成立,主要基于两点:收益和损失。操纵者往往通过对被操纵者承诺他能获得的收益或者威胁他将遭受的损失,以此来达到自己操纵对方的目的。

比如在职场中,下属对加班感到不快,但上司会暗示或明示,加班是获得晋升或加薪的方式,这样一来,哪怕下属对加班再不满,为了能晋升加薪,通常也都会选择顺从。

布瑞克指出,所有操纵关系都取决于特定的控制杠杆,也就是对于获益的承诺,对于损失的恐惧或回避。在这里,她给我们列举了常见的、容易让人陷入到操纵关系中的控制杠杆:

获益或回报的控制杠杆:金钱、权力、地位、性、允许、爱、接纳、承诺、表扬、保证、物质礼物、陪伴等;

损失回避或恐惧的控制杠杆:损失金钱、损失权力、失去地位、失去工作、失去晋升机会、失去其他奖励回报、失去能够得到回报的机会等。

在操纵关系中,操纵者通常会利用这些控制杠杆,对目标进行操纵。一般来说,操纵关系始于承诺收益,最后却往往演变成为胁迫。

操纵者的目的无非两点:想要让人做某事、让人不再做某事。为了达到目的,他们通常会采用多种手段来让人屈服。

有学者通过研究,找到了以下6种主要的操纵手段:

①利用魅力,例:我告诉她,如果她做(或不做)某事,我就帮她一个忙;

②沉默以对,例:除非他做(或不做)某事,否则我不会理他;

③胁迫,例:我要求他去做(或不做)某事;

④讲道理,例:我向她解释为什么想要她去做(或不做)某事;

⑤倒退,例:我会一直生闷气,直到她去做(或不做)某事;

⑥贬低,例:我表现得很谦逊,所以她会去做(或不做)某事。

值得注意的是,操纵者并不会组合使用这些手段,而是不同手段轮换着用,当一项手段不起作用时,他们就会选择另外的手段继续对被操纵者施压。

2、操纵的机制

操纵是一个过程,了解操纵起作用的机制,将有助于我们采取对应的方法来切断这种操纵。

在前文,我们已经知道操纵者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利用了被操纵者对获益的渴求,或是对损失的回避。但在实际中,处于操纵关系中的当事人,未必会坦诚自己在操纵别人,或是意识到自己被操纵了。

在这里,布瑞克指出,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我做的这些事,是出于我自己的个人意愿,还是因为害怕失去现在拥有的东西?

只有我们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进一步通过了解操纵的过程,去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为一个横跨一段时间的全面过程,操纵很少是以个别单独事件出现的。操纵者更多时候会用一系列获益承诺与损失威胁来控制目标的行为。

在一开始,操纵者会用一些符合目标自身利益的点来唤起目标的兴趣,引起目标的顺从与配合。比如,上司会对加班的下属说,好好干,项目结束了给你涨工资。

当目标看见操纵者给出的承诺符合自己的利益时,就会对操纵者产生信任,也会愿意配合操纵者。但随着操纵者本性的暴露,这种信任感也会逐渐下降。

到了这种时候,操纵者就转变策略,以损失威胁作为手段,比如上司可能会暗示下属,不配合的话就会给他差的绩效评价,影响他最终的年度考核。通过这种损失威胁,操纵者得以继续控制目标的行为。

在书中,布瑞克列出了操纵者控制受害者的五种基本方式,分别是:

①正强化:以提供回报奖励作为鼓励受害者做(或不做)某些事,这种手段通常会让受害者有较好的感觉。

②负强化:被这种手段所操纵的受害者往往会感到厌恶、生气、沮丧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延续不快的体验。

③间断强化:以随机和无法预测的方式施加正强化或负强化,因为这种手段随机且没有规律,是煽动目标焦虑与压力的最有效方式。

④惩罚:惩罚与负强化唯一的区别,就是负面体验的时机。在负强化中,操纵者做出令目标不快的感觉,是在目标做出期望行为之前。而在惩罚中,负面的体验则是在目标做出不被期望的行为承受的直接后果。

⑤创伤型一次性尝试学习:这种控制手段就是我们熟知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有过一次可怕的经历之后,受害者就会对类似的事件持有恐惧的反应。


3、摆脱操纵,拿回人生主导权

在操纵关系中,受害者对操纵者的每一次顺从,都是在强化操纵。目标无法寄希望于操纵者能改过自新,停止对自己的操纵,更实际的做法应该是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让操纵者的手段不再有效。

要实现反抗操纵者的目标,受害者通常有两种方式:抵抗或脱离。

如果我们采用抵抗的方式,这里有7个关键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以往的顺从行为,反抗操纵者。

1)缓兵之计:当操纵者提出要求后,不要习惯于立刻服从,而是提出自己需要一段时间来思考,通过拖延时间来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2)重复自己需要时间思考,但绝不向操纵者做任何解释:通常情况下,操纵者会反对目标拖延时间的行为,但此时无论对方说什么,我们只需要不停地强调自己需要时间来思考,除此之外,绝不要做任何解释;

3)降低自己对焦虑、恐惧与内疚的敏感程度:操纵者会利用受害者的焦虑、恐惧或内疚等负面的情绪,来达到强化操纵的目的。通过脱敏或提高自己的容忍度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应对摆脱操纵时所带来的负面感觉。

4)给操纵贴标签:这一步骤的核心,是直接用语言准确地说出操纵者在做什么。这里可以运用“ABCD公式”,即(行为A)“当你做XXX”,(感情B)“我感觉XXX”,(可以替代的行为C)“如果你可以停止(行为A),并且XXX”,(感情D)“我就会觉得XXX”。利用这个公式,指出操纵者的行为,为下一步的抵抗做准备。

5)让操纵失效:这个步骤是直接向操纵者说明,他们的手段不再能够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的。

6)设置条款:在操纵关系里,双方的权力是不对等的,在这一步里,我们就要通过设置条款,阻止操纵者继续胁迫,重塑权力平衡。

7)妥协与协商:通过前面的步骤,操纵者会逐渐明白自己不再能够到单方面地做出要求迫使受害者服从,此时双方可以就利益、偏好、价值冲突等进行协商,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当然,如果经过这一系列抵抗,双方的关系依旧没有任何改善的话,被操纵者需要重新评估这段关系,看是否要彻底脱离。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人的影响,健康的影响应该是开放、坦诚,并且往往伴随着回报的。但操纵通常是隐蔽的、胁迫的,以牺牲个体的利益来满足操纵者的需求。

《操纵心理学》这本书提供了心理测试,让我们评估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纵的同时,也了解具有哪些人格特征的人最容易成为操纵者,以及在面对这些操纵者时,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进行抵抗。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由自己来做主。

你可能感兴趣的:(《操纵心理学》:为什么你总是容易被人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