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2-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建议,为强者提供信息

前言

我们要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些解决方案,给他们一些倾向性的建议。

这句话是从《令人心动的offer》里岳屾山律师提出的。在节目当中,实习生作为律师行业的成员,面对相较于他们专业人士更为弱势的咨询者,给出了通过情理来解决和通过法理来解决的两个方案,但是并没有对选择哪个方案作出建议。这时的咨询者其实是在情理与法理之间徘徊的,他们也不知道作出哪个选择更加合适。

有时候他们打电话跟你聊聊天,只是想知道你现在在做什么。

这句话是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在聊起它创立知乎之初找人时候的一段经历当中提到的,放在这里当例子可能不太合适,但是我认为也表达了一种大多数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不会有比你在某个领域高出很多的人跟你讨论这个领域的东西,如果有的话,大多应该也是一方给另外一方授课的形式。因此这个时候的讨论应该是大家不相伯仲的,你如果盲目的给出自己的建议,对方不采纳也就算了,很容易被对方反感(这就是为什么打天梯教别人出装备永远能打起来,现实生活中大多可能就在心里不屑地贬低一下对方罢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大家互通有无消息共享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只要你真诚地分享自己的知识,你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态度,如果对方不真诚大不了就没有下次了,也不损失什么。

正确地评价处于何种情况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有两种情况,但是区分哪种情况才是更难的。

我很喜欢吐槽老师,因为我认为在跟老师交流的过程当中,老师由于职业特性的原因,说教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行为。但是说实话,即使是博导,也只不过是在某一个特定细分领域特别在行,很有可能在其他的即使是相同的大领域也跟在跟他聊天的人不相伯仲罢了。但是说话的语气大部分来说永远都处于第二种情况,这也有了知乎之三种女人不可娶之说。

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老师教了我们大部分的知识,但是情况不对的时候还在讲道理会产生令人不愉悦的后果。

因此如果你拿不准情况,最好还是采用提供信息的交流方式。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当对方说到:”你怎么看?”或者是:“你有什么建议?”的时候,再给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可以等一等,如果有需要再雪中送炭,没有必要锦上添花。

关于父母交流

除了老师之外,其实还有一些很复杂而且会被忽略的情况,比如说父母和亲戚。

最近有个朋友遇到一些比较烦心的事情,父母跟亲戚老是喜欢在自己的人生上指手画脚,甚至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指手画脚。有些时候年龄真的什么都不能代表,我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们也多多注意,三婆六姨的事情没问到你就少管。

人生这种事情,没有谁能当谁的老师,你是他爸妈你也不能决定他的人生。

结语

沟通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石。

虽然佛法讲究“莫向外求”,但是我们修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必须得是知识的复用和领域的叠加,没有有效沟通技术是很难快速发展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挑战2-要为弱势群体提供建议,为强者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