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听讲座,思教学,记感悟

                        听讲座记感悟

      “感悟”可以从“感”和“悟”两方面来解读,其中,“感”来源于外界刺激,而“悟”则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个体在学习中,接收到某些知识是“感”,获得自己的教学见解是“悟”。

       俞特的讲座题目是“如何上对数学课”。刚开始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是““如何上对数学课””,而不是“如何上好数学课”?难道,我们平时的数学课都没有上对?讲座记录简记如下:

一、学生的学发生了什么问题?

1. 孩子不肯用方程解决问题。实在没办法,才不得不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2. 列出了3×6=X这样的方程,对吗?(争论:是方程,要算对。因为,含有未知数的算式是方程。当然,早期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样做题利用了方程的形式,但是并没有体现方程的优势。方程的优势在哪里呢?顺向思维以及完全符合事情的发展顺序。)

二、教师的教发生了什么问题?

1. 等式与算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混淆。不理解什么是等式,什么是算式?

2. 等量关系与数量关系发生了混乱,不能很好的区分。

三、俞特建议:

1. 体会等式与算式之间的差异。(老师首先要明白,然后想办法让孩子明白。)

2. 体会等量关系与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基于2个相等的量建立起来的关系叫做等量关系)

四、俞特回答的三个问题:

(1) X=4,是方程吗?

   方程基于等式,等式基于等量。等量关系来源于同一件事情中的2个主角的不同表达。“=”不等于等式,X不等于“未知数”

(2) 如何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不能说转到另一种思维上去,而是加入一种思维进来辅助做题)

     上好关键的一节课——《方程的认识》。不能用天平来上方程,一定要在问题情境中来体现等量。算术思维与代数思维并存,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即此即彼;关键看两种思维中,谁占的比重更大一些。

(3) 从4+( )=10来引进方程,不是更有优势吗?

这种认识,只是从形式上来认识方程,没有从神上来认识。

       这以前,也听过一位特级教师关于“方程”的讲座,当时听的时候,觉得讲的不好,思考的不深。后来听说是特级,于是觉得讲的比较好。现在,再来想想,应该是讲的不怎么好。至少可以这样说与俞特比起来,不是很好。

      但是,这位特级教师的建议特别好,小学阶段不要上方程的内容,留到中学去上。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我没办法教好你,但是,我尽量不破坏你,留着原生态的你,让懂你的人来开发你。而我呢?曾经绞尽脑汁想教好你,结果把你伤害的千疮百孔,自己也是欲哭无力,怀疑人生。现在想想,关键还是自己没有弄明白。

你可能感兴趣的:(03-17听讲座,思教学,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