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ty入门教程8——ByteBuf

ByteBuf是Java NIO ByteBuffer的替代品,是网络数据基本单位字节的容器。

一、ByteBuf的API

Netty的数据处理API通过两个组件暴露:抽象类ByteBuf和接口ByteBufHolder

ByteBuf优点:

  • 他可以被用户自定义的缓冲区类型扩展
  • 通过内置的复合缓冲区类型实现了透明的零拷贝
  • 容量可以按需增长
  • 在读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不需要调用ByteBuffer的flip()方法
  • 读写使用不同的索引
  • 支持方法的链式调用
  • 支持引用计数
  • 支持池化

二、ByteBuf——数据容器

2.1 工作原理

ByteBuf维护两个索引:一个用于读取,一个用于写入。当你从ByteBuf读取时,readIndex会被递增已经被读取的字节数,同样的,当向ByteBuf中写入数据时,writeIndex也会被递增。

image.png

要了解这些索引两两之间的关系,请考虑一下,如果打算读取字节直到 readerIndex 达到 和 writerIndex 同样的值时会发生什么。在那时,你将会到达“可以读取的”数据的末尾。就如同试图读取超出数组末尾的数据一样,试图读取超出该点的数据将会触发一个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ByteBuf是一个抽象类,内部全部是抽象的函数接口,AbstractByteBuf这个抽象类基本实现了ByteBuf,下面我们通过分析AbstractByteBuf里面的实现来分析ByteBuf的工作原理。

ByteBuf都是基于字节序列的,类似于一个字节数组。在AbstractByteBuf里面定义了下面5个变量:

//源码
int readerIndex; //读索引
int writerIndex; //写索引
private int markedReaderIndex;//标记读索引
private int markedWriterIndex;//标记写索引
private int maxCapacity;//缓冲区的最大容量

ByteBuf 与JDK中的 ByteBuffer 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

  1. netty的ByteBuf采用了读/写索引分离,一个初始化的ByteBuf的readerIndex和writerIndex都处于0位置。
  2. 当读索引和写索引处于同一位置时,如果我们继续读取,就会抛出异常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3. 对于ByteBuf的任何读写操作都会分别单独的维护读索引和写索引。maxCapacity最大容量默认的限制就是Integer.MAX_VALUE。
    如果写索引超过这个值会触发异常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ByteBuf考虑
  • 如果readIndex和writeIndex处于同样的位置,再次尝试读取数据将会触发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名称以read或者write开头的ByteBuf方法,将会推进其对应的索引,而名称以set或者get开头的操作则不会。
  • 名称以set或者get开头的方法会有一个索引位置参数,将会在该索引位置上进行set或get操作
  • ByteBuf可以指定最大容量。默认的最大值是Integer.MAX_VALUE

2.2 ByteBuf使用模式

2.2.1 Heap Buffer 堆缓冲区

当hasArray方法返回false时,尝试访问支撑数组将触发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异常。

这是最常用的类型,ByteBuf将数据存储在JVM的堆空间,通过将数据存储在数组中实现的。
1)堆缓冲的优点是:由于数据存储在JVM的堆中可以快速创建和快速释放,并且提供了数组的直接快速访问的方法。

2)堆缓冲缺点是:每次读写数据都要先将数据拷贝到直接缓冲区再进行传递。

这种模式被称为支撑数组 (backing array),它能在没有使用池化的情况下提供快速的分配和释放。这种方式,如代码清单 5-1 所示,非常适合于有遗留的数据需要处理的情况。

ByteBuf heapBuf = ...; 
if (heapBuf.hasArray()) {
    byte[] array = heapBuf.array();
    int offset = heapBuf.arrayOffset() + heapBuf.readerIndex();
    int length = heapBuf.readableBytes();
    handleArray(array, offset, length);
}
2.2.2 Direct Buffer 直接缓冲区

NIO 在 JDK 1.4 中引入的 ByteBuffer 类允许 JVM 实现通过本地调用来分配内存。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每次调用本地 I/O 操作之前(或者之后)将缓冲区的内容复制到一个中间缓冲区(或者从中间缓冲区把内容复制到缓冲区)。

Direct Buffer在堆之外直接分配内存,直接缓冲区不会占用堆的容量。事实上,在通过套接字发送它之前,JVM将会在内部把你的缓冲区复制到一个直接缓冲区中。所以使用直接缓冲区可以节约一次拷贝。

(1)Direct Buffer的优点是:在使用Socket传递数据时性能很好,由于数据直接在内存中,不存在从JVM拷贝数据到直接缓冲区的过程,性能好。

(2)缺点是:相对于基于堆的缓冲区,它们的分配和释放都较为昂贵。如果你正在处理遗留代码,你也可能会遇到另外一个缺点:因为数据不是在堆上,所以你不得不进行一 次复制。

虽然netty的Direct Buffer有这个缺点,但是netty通过内存池来解决这个问题。直接缓冲池不支持数组访问数据,但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访问数据数组:

ByteBuf directBuf = ...; 
if (!directBuf.hasArray()) {
  int length = directBuf.readableBytes();
    byte[] array = new byte[length];
  directBuf.getBytes(directBuf.readerIndex(), array);
  handleArray(array, 0, length);
}

不过对于一些IO通信线程中读写缓冲时建议使用DirectByteBuffer,因为这涉及到大量的IO数据读写。对于后端的业务消息的编解码模块使用HeapByteBuffer。

2.2.3 复合缓冲区

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模式使用的是复合缓冲区,它为多个 ByteBuf 提供一个聚合视图。在这里你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者删除 ByteBuf 实例,这是一个 JDK 的 ByteBuffer 实现完全缺失的特性。

Netty 通过一个 ByteBuf 子类——CompositeByteBuf——实现了这个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将多个缓冲区表示为单个合并缓冲区的虚拟表示

Netty提供了Composite ByteBuf来处理复合缓冲区。例如:一条消息由Header和Body组成,将header和body组装成一条消息发送出去。下图显示了Composite ByteBuf组成header和body:

image

如果使用的是JDK的ByteBuffer就不能简单的实现,只能通过创建数组或者新的ByteBuffer,再将里面的内容复制到新的ByteBuffer中,下面给出了一个CompositeByteBuf的使用示例:

//组合缓冲区
CompositeByteBuf compBuf = Unpooled.compositeBuffer(); 
//堆缓冲区
ByteBuf heapBuf = Unpooled.buffer(8); 
//直接缓冲区
ByteBuf directBuf = Unpooled.directBuffer(16); 
//添加ByteBuf到CompositeByteBuf 
compBuf.addComponents(heapBuf, directBuf); 
//删除第一个ByteBuf 
compBuf.removeComponent(0);   
Iterator iter = compBuf.iterator(); 
while(ite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next().toString());   
} 
//使用数组访问数据 
if(!compBuf.hasArray()) { 
    int len = compBuf.readableBytes(); 
    byte[] arr = new byte[len];   
    compBuf.getBytes(0, arr);   
} 

Netty使用了CompositeByteBuf来优化套接字的I/O操作,尽可能地消除了由JDK的缓冲区实现所导致的性能以及内存使用率的惩罚。( 这尤其适用于 JDK 所使用的一种称为分散/收集 I/O(Scatter/Gather I/O)的技术,定义为“一种输入和输出的方法,其中,单个系统调用从单个数据流写到一组缓冲区中,或者,从单个数据源读到一组缓冲区中”。《Linux System Programming》,作者 Robert Love(O’Reilly, 2007)) 这种优化发生在Netty的核心代码中, 因此不会被暴露出来,但是你应该知道它所带来的影响。

它为多个ByteBuf提供了一个聚合视图。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者删除ByteBuf实例。Netty通过CompositeByteBuf(ByteBuf的子类)实现这个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将多个缓冲区表示为单个合并缓冲区的虚拟表示。

CompositeByteBuf中的ByteBuf实例可能同时包含直接内存分配和非直接内存分配。如果只有一个ByteBuf实例,那么CompositeByteBuf上的hasArray方法将返回该ByteBuf上的hasArray方法的值,否则将返回false。

CompositeByteBuf不支持访问支撑数组,因此访问CompositeByteBuf中的数据类似于访问直接缓冲区的模式。

2.3 字节级操作

2.3.1、随机访问索引getByte(i),i是随机值

ByteBuf的索引是从0开始:第一个字节的索引就是0,最后一个字节的索引是capacity() -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16字节的buffer,这里默认是创建heap buffer
    ByteBuf buf = Unpooled.buffer(16);
    //写数据到buffer
    for(int i=0; i<16; i++){
        buf.writeByte(i+1);
    }
    //读数据
    for(int i=0; i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通过那些需要一个索引值参数的方法(getByte(i))之一索引访问byte时不会改变真实的读索引和写索引,我们可以通过ByteBuf的readerIndex()或则writerIndex()函数来分别推进读索引和写索引。

2.3.2、顺序访问索引

虽然 ByteBuf 同时具有读索引和写索引,但是 JDK 的 ByteBuffer 却只有一个索引,这 也就是为什么必须调用 flip()方法来在读模式和写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原因。

首先下图展示了 ByteBuf 是如何被它的两个索引划分成 3 个区域的

image.png
@Override
public ByteBuf writeByte(int value) {
    ensureAccessible();//检验是否可以写入
    ensureWritable0(1);
    _setByte(writerIndex++, value);//这里写索引自增了
    return this;
}
@Override
public byte readByte() {
    checkReadableBytes0(1);
    int i = readerIndex;
    byte b = _getByte(i);
    readerIndex = i + 1;//这里读索引自增了
    return b;
}
2.3.3、ByteBuf索引分区
2.3.3.1、可丢弃字节

在上图中可丢弃字节指的就是已被读取过的字节,通过调用discardReadBytes()方法,可以丢弃它们并回收空间。可丢弃字节分段的初始大小为0,即readIndex,该值会随着read操作的执行而增加(get*操作不会移动readIndex)。

discardReadBytes()方法只是移动了可以读取的字节以及writeIndex,而没有对所有可写入的字节进行擦除写。

调用discardReadBytes()方法之后会变成如下图所示;

image

虽然你可能会倾向于频繁地调用 discardReadBytes()方法以确保可写分段的最大化,但是 请注意,很明显discardReadBytes()函数很可能会导致内存的复制,它需要移动ByteBuf中可读字节到开始位置,所以该操作会导致时间开销。说白了也就是时间换空间。

2.3.3.2、可读字节

可读字节分段存储了实际数据。新分配的、包装的或者复制的缓冲区的默认readINdex值为0。任何名称以read或者skip开头的操作都将检索或者跳过位于当前readIndex的数据,并将它增加已读字节数。

如果被调用的方法需要一个ByteBuf参数作为写入的目标,并且没有指定目标索引参数,那么该写入的目标的writeIndex也将被增加。

当我们读取字节的时候,一般要先判断buffer中是否有字节可读,这时候可以调用isReadable()函数来判断:源码如下: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Readable() {
    return writerIndex > readerIndex;
}
2.3.3.3、可写字节

可以字节分段是指一个拥有未定义内容的、写入就绪的内存区域。新分配的缓冲区的writeIndex的默认值为0。任何以write开头的方法都将从当前的writeIndex开始写数据,并将它增加已经写入的字节数。如果写操作的目标也是ByteBuf,并且没有指定源索引的值,则源缓冲区的readerIndex也会被增加相同的大小。

其实也就是判断 读索引是否小于写索引 来判断是否还可以读取字节。在判断是否可写时也是判断写索引是否小于最大容量来判断。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Writable() {
    return capacity() > writerIndex;
}

3 管理缓冲区

3.1 标记mark和重置reset

JDK的InputStream定义了mark(int readLimit)和reset()方法,这些方法分别被用来将流中的当前位置标记为指定的值,以及将流重置到该位置。

在ByteBuf中,可以调用markReadIndex()、markWriteIndex()、resetReaderIndex()、resetWriterIndex()来标记和重置ByteBuf的readIndex和writeIndex,不过在ByteBuf中没有readLimit参数指定标记啥时候失效。

在ByteBuf中,也可以通过调用readerIndex(int)或者writeIndex(int)来将索引移动到指定位置。

3.2 清除缓冲区

在ByteBuf中,可以通过clear()方法将readerIndex和writeIndex都设置为0,但是不会清楚内存中的内容。调用clear()方法比调用discardReadBytes()更加轻量,因为clear只是重置索引,不会复制任何的内存。

@Override
public ByteBuf clear() {
    readerIndex = writerIndex = 0;
    return this;
}

很明显这种方式并没有真实的清除缓冲区中的数据,而只是把读/写索引值重新都置为0了,这与discardReadBytes()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3.3 查找操作

最简单的确定值的索引的方法是indexOf()。较复杂的查找可以通过一个ByteProcessor(Netty4.1版本以上,旧的版本采用ByteBufProcessor)参数达成。

3.4 派生缓冲区

派生缓冲区为ByteBuf提供了以专门的方式来呈现其内容的视图,这类视图的创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duplicate()
  2. slice()
  3. slice(int, int)
  4. Unpooled.unmodifiableBuffer(...)
  5. order(ByteOrder)
  6. readSlice(int)

以上方法都会返回一个新的ByteBuf实例,它具有自己的读索引、写索引和标记索引。它会和源实例共享内存,因此创建成本低廉,但是如果修改它的内容,也就意味着修改了对应的源实例。

如果需要一个现有缓冲区的真实副本,需要使用copy()或者copy(int,int)方法

4 读/写操作

读写操作主要分为两类:

  • get()和set()操作,从给定的索引开始,并且保持索引不变
  • read()和write()操作,从给定的索引开始,并且会根据已经访问过的字节数对索引进行调整。
方法名称 描述
getBoolean(int) 返回给定索引处的Boolean值
getByte(int) 返回给定索引处的字节
getUnsignedByte(int) 将给定索引处的无符号字节值作为short返回
getMedium(int) 返回给定索引处的24位的中等int值
getUnsignedMedium(int) 返回给定索引处的无符号的24位的中等int值
getInt(int) 返回给定索引处的int值
getUnsignedInt(int) 将给定索引处的无符号int值作为long返回
getLong(int) 返回给定索引处long值
getShort(int) 返回给定索引处的short值
getUnsignedShort(int) 将给定索引处的无符号short值作为int返回
getByte(int, ...) 将该缓冲区中从给定索引开始的数据传送到指定的目的地
方法名称 描述
setBoolean(int, boolean) 设定给定索引处的Boolean值
setByte(int index, int value) 设定给定索引处的字节值
setMedium(int index, int value) 设定给定索引处的24位的中等int值
setInt(int index, int value) 设定给定索引处的int值
setLong(int index, long value) 设定给定索引处的long值
setShort(int index, int value) 设定给定索引处的short值
方法名称 描述
readBoolean()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Boolean值,并将readIndex增加1
readByte()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字节,并将readIndex增加1
readUnsignedByte() 将当前readIndex处的无符号字节值作为short返回,并将readIndex增加1
readMedium()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24位的中等int值,并将readIndex增加3
readUnsignedMedium()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24位的无符号的中等int值,并将readIndex增加3
readInt()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int值,并将readIndex增加4
readUnsignedMedium()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24位的无符号的中等int值,并将readerIndex增加3
readInt()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int值,并将readerIndex增加4
readUnsignedInt() 将当前readerIndex处的无符号的int值作为long值返回,并将readIndex增加4
readLong()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long值,并将readIndex增加8
readShort() 返回当前readIndex处的short值,并将readIndex增加2
readUnsignedShort() 将当前readIndex处的无符号short值作为int值返回,并将readIndex增加2
readBytes(ByteBuf byte[] destination, int dstIndex, [, int length]) 将当前ByteBuf中从当前readIndex处开始的(如果设置了,length长度的字节)数据传送到一个目标ByteBuf或者byte[],从目标的dstIndex开始的位置。本地的readIndex将被增加已经传输的字节数。
方法 描述
writeBoolean(boolean) 在当前writeIndex处写入一个boolean值,并将writeIndex增加1
writByte(byte) 在当前writeIndex处写入一个字节值,并将writeIndex增加1
writeMedium(int) 在当前writeIndex处写入一个中等的int值,并将writeIndex增加3
writeInt(int) 在当前writeIndex处写入一个int值,并将writeIndex增加4
writeLong(long) 在当前writeIndex处写入一个long值,并将writeIndex增加8
writeShort(int) 在当前writeIndex处写入一个short值,并将writeIndex增加2
writeBytes(source ByteBuf byte[] [,int srcIndex,int length]) 从当前writeIndex开始,传输来自于指定源(ByteBuf或者byte[])的数据。如果提供了srcIndex和length,则从srcIndex开始读取,并且处理长度为length的字节。当前writeIndex将会被增加所写入的字节数。
方法 描述
isReadable() 如果至少有一个字节可供读取,则返回true
isWritable() 如果至少有一个字节可被写入,则返回true
readableBytes() 返回可被读取的字节数
writableBytes() 返回可被写入的字节数
capacity() 返回ByteBuf可容纳的字节数。在此之后,它会尝试再次扩展直到达到maxCapacity()
maxCapacity() 返回ByteBuf可以容纳的最大字节数
hasArray() 如果ByteBuf由一个字节数组支撑,则返回true
array() 如果ByteBuf由一个字节数组支撑则返回该数组;否则,它将抛出一个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异常

5. ByteBufHolder接口

ByteBufHolder为Netty的高级特性提供了支持,如缓冲区池化,其中可以从池中借用ByteBuf,并且在需要时自动释放。

名称 描述
content() 返回由这个ByteBufHolder所持有的ByteBuf
copy() 返回这个ByteBufHolder的一个深拷贝,包括一个其所包含的ByteBuf的非共享拷贝
duplicate() 返回这个ByteBufHolder的一个浅拷贝,包括一个其所包含的ByteBuf的共享拷贝

6. 创建ByteBuf的方法

前面我们也讲过了,ByteBuf主要有三种类型,heap、direct和composite类型,下面介绍创建这三种Buffer的方法:

6.1 ByteBufAllactor接口

为了降低分配和释放内存的开销,Netty通过ByteBufAllactor接口实现了(ByteBuf的)池化,它可以用来分配我们所描述过的任意类型的ByteBuf实例。

名称 描述
buffer() , 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int maxCapacity) 返回一个基于堆或者直接内存存储的ByteBuf
heapBuffer(), heap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heap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int maxCapacity) 返回一个基于堆内存存储的ByteBuf
directBuffer(), direct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direct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int maxCapacity) 返回一个基于直接内存存储的ByteBuf
compositeBuffer(), compositeBuffer(int maxNumComponents), compositeDirectBuffer(), compositeDirectBuffer(int maxNumComponents), compositeHeapBuffer(), compositeHeapBuffer(int maxNumComponents) 返回一个可以通过添加最大到指定数目的基于堆的或者直接内存存储的缓冲区来扩展的CompositeByteBuf
ioBuffer() 返回一个用于套接字的I/O操作的ByteBuf

Netty提供了两种ByteBufAllocator的实现:PooledByteBufAllocator和ByteBufAllocator。前者池化了ByteBuf的实例以提高性能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内存碎片,后者的实现不池化ByteBuf实例,并且每次被调用时都会返回一个新的实例。

Netty4.1以后默认使用PooledByteBufAllocator

CompositeByteBuf compBuf = Unpooled.compositeBuffer();           
ByteBuf heapBuf = Unpooled.buffer(8);            
ByteBuf directBuf = Unpooled.directBuffer(16);  

还有一点就是,ByteBuf里面的数据都是保存在字节数组里面的:

byte[] array;

Unpooled缓冲区

Netty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成为Unpooled的工具类,它提供了静态的辅助方法来创建未池化的ByteBuf实例。

方法 描述
buffer(), 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int maxCapacity) 返回一个未池化的基于堆内存存储的ByteBuf
directBuffer(), direct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directBuffer(int initialCapacity, int maxCapacity) 返回一个未池化的基于直接内存存储的ByteBUf
wrappedBuffer() 返回了一个包装了给定数据的ByteBuf
copiedBuffer() 返回了一个复制了给定数据的ByteBuf

ByteBufUtil类

ByteBufUtil提供了用于操作ByteBuf的静态的辅助方法。

方法 描述
hexdump() 以十六进制的表示形式打印ByteBuf的内容
equals(ByteBuf, ByteBuf) 用来判断两个ByteBuf实例的相等性

7. ByteBuf与ByteBuffer的对比:

先来说说ByteBuffer的缺点:
(1)下面是NIO中ByteBuffer存储字节的字节数组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ByteBuffer的字节数组是被定义成final的,也就是长度固定。一旦分配完成就不能扩容和收缩,灵活性低,而且当待存储的对象字节很大可能出现数组越界,用户使用起来稍不小心就可能出现异常。如果要避免越界,在存储之前就要只要需求字节大小,如果buffer的空间不够就创建一个更大的新的ByteBuffer,再将之前的Buffer中数据复制过去,这样的效率是奇低的。

final byte[] hb;// Non-null only for heap buffers

(2)ByteBuffer只用了一个position指针来标识位置,读写模式切换时需要调用flip()函数和rewind()函数,使用起来需要非常小心,不然很容易出错误。

下面说说对应的ByteBuf的优点:
(1)ByteBuf是吸取ByteBuffer的缺点之后重新设计,存储字节的数组是动态的,最大是Integer.MAX_VALUE。这里的动态性存在write操作中,write时得知buffer不够时,会自动扩容。

(2) ByteBuf的读写索引分离,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此外ByteBuf还新增了很多方便实用的功能。

8. ByteBuf的引用计数类AbstractReferenceCountedByteBuf分析

引用计数是一种通过在某个对象所持有的资源不再被其他对象引用时释放该对象所持有的资源来优化内存使用和性能技术。

Netty为ByteBuf和ByteBufHolder引入了引用计数技术,它们实现了ReferenceCounted接口。

试图访问一个已经被释放的引用计数的对象,将会导致一个IllegalReferenceCountException

看类名我们就可以知道,该类主要是对引用进行计数,有点类似于JVM中判断对象是否可回收的引用计数算法。这个类主要是根据ByteBuf的引用次数判断ByteBuf是否可被自动回收。下面来看看源码:

成员变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AtomicIntegerFieldUpdater refCntUpdater;

//静态代码段初始化refCntUpdater
static {
    AtomicIntegerFieldUpdater updater =
            PlatformDependent.newAtomicIntegerFieldUpdater(AbstractReferenceCountedByteBuf.class, "refCnt");
    if (updater == null) {
        updater = AtomicIntegerFieldUpdater.newUpdater(AbstractReferenceCountedByteBuf.class, "refCnt");
    }
    refCntUpdater = updater;
}

private volatile int refCnt = 1;

首先我们能看到refCntUpdater这个变量,这是一个原子变量类AtomicIntegerFieldUpdater,她是一个静态变量,而且是在static代码段里面实例化的,这说明这个类是单例的。这个类的主要作用是以原子的方式对成员变量进行更新操作以实现线程安全(这里线程安全的保证也就是CAS+volatile)。

然后是定义了refCnt变量,用于跟踪对象的引用次数,使用volatile修饰解决原子变量可视性问题。

对象引用计数器

那么,对对象的引用计数与释放是怎么实现的呢?核心就是两个函数:

//计数加1
retain();

//计数减一
release();

下面分析这两个函数源码:
每调用一次retain()函数一次,引用计数器就会加一,由于可能存在多线程并发使用的情景,所以必须保证累加操作是线程安全的,那么是怎么保证的呢?我们来看一下源码:

public ByteBuf retain() {
    return retain0(1);
}

public ByteBuf retain(int increment) {
    return retain0(checkPositive(increment, "increment"));
}

/** 最后都是调用这个函数。
  */
private ByteBuf retain0(int increment) {
    for (;;) {
        int refCnt = this.refCnt;
        final int nextCnt = refCnt + increment;

        // Ensure we not resurrect (which means the refCnt was 0) and also that we encountered an overflow.
        if (nextCnt <= increment) {
            throw new IllegalReferenceCountException(refCnt, increment);
        }
        if (refCntUpdater.compareAndSet(this, refCnt, nextCnt)) {
            break;
        }
    }
    return this;
}

在retain0()函数中, 通过for(;;)来实现了自旋锁。通过自旋来对引用计数器refCnt执行加1操作。这里的加一操作是通过原子变量refCntUpdater的compareAndSet(this, refCnt, nextCnt)方法实现的,这个通过硬件级别的CAS保证了原子性,如果修改失败了就会不停的自旋,直到修改成功为止。

下面再看看释放的过程:release()函数:

private boolean release0(int decrement) {
    for (;;) {
        int refCnt = this.refCnt;
        if (refCnt < decrement) {
            throw new IllegalReferenceCountException(refCnt, -decrement);
        }

        if (refCntUpdater.compareAndSet(this, refCnt, refCnt - decrement)) {
            if (refCnt == decrement) {
                deallocate();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

这里基本和retain()函数一样,也是通过自旋和CAS保证执行的正确的将计数器减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refCnt == decrement 也就是引用对象不可达时,就需要调用deallocate();方法来释放ByteBuf对象。

9. UnpooledHeapByteBuf源码分析

从类名就可以知道UnpooledHeapByteBuf 是基于堆内存的字节缓冲区,没有基于对象池实现,这意味着每次的IO读写都会创建一个UnpooledHeapByteBuf对象,会造成一定的性能影响,但是也不容易出现内存管理的问题。

image.png
成员变量

有三个成员变量,各自的含义见注释。

//缓冲区分配器,用于UnpooledHeapByteBuf的内存分配。在UnpooledHeapByteBuf构造器中实例化
private final ByteBufAllocator alloc;
//字节数组作为缓冲区
byte[] array;
//实现ByteBuf与NIO中ByteBuffer的转换
private ByteBuffer tmpNioBuf;
动态扩展缓冲区

在说道AbstractByteBuf的时候,ByteBuf是可以自动扩展缓冲区大小的,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在UnpooledHeapByteBuf中是怎么实现的。

public ByteBuf capacity(int newCapacity) {
    ensureAccessible();
    if (newCapacity < 0 || newCapacity > maxCapacity())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ewCapacity: " + newCapacity);
    }

    int oldCapacity = array.length;
    if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byte[] newArray = new byte[newCapacity];
        System.arraycopy(array, 0, newArray, 0, array.length);
        setArray(newArray);
    } else if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byte[] newArray = new byte[newCapacity];
        int readerIndex = readerIndex();
        if (readerIndex < newCapacity) {
            int writerIndex = writerIndex();
            if (writerIndex > newCapacity) {
                writerIndex(writerIndex = newCapacity);
            }
            System.arraycopy(array, readerIndex, newArray, readerIndex, writerIndex - readerIndex);
        } else {
            setIndex(newCapacity, newCapacity);
        }
        setArray(newArray);
    }
    return this;
}

里面的实现并不复杂:
(1)首先获取原本的容量oldCapacity;

(2)如果新需求容量大于oldCapacity,以新的容量newCapacity创建字节数组,将原来的字节数组内容通过调用System.arraycopy(array, 0, newArray, 0, array.length); 复制过去,并将新的字节数组设为ByteBuf的字节数组。

(3)如果新需求容量小于oldCapacity就不需要动态扩展,但是需要截取出一段新缓冲区。

10. PooledDirectByteBuf 内存池原理分析

PooledDirectByteBuf基于内存池实现的,具体的内存池的实现原理,比较复杂,我没分析清楚,具体的只知道,内存池就是一片提前申请的内存,当需要ByteBuf的时候,就从内存池中申请一片内存,这样效率比较高。

PooledDirectByteBuf和UnPooledDirectByteBuf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内存分配策略。

创建字节缓冲区实例

由于PooledDirectByteBuf基于内存池实现的,所以不能通过new关键字直接实例化一个对象,而是直接从内存池中获取,然后设置引用计数器的值。看下源码:

static PooledDirectByteBuf newInstance(int maxCapacity) {
    PooledDirectByteBuf buf = RECYCLER.get();
    buf.reuse(maxCapacity);
    return buf;
}

通过RECYCLER对象的get()函数从内存池获取PooledDirectByteBuf对象。然后在buf.reuse(maxCapacity); 函数里面设置引用计数器为1。

你可能感兴趣的:(Netty入门教程8——ByteB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