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印记 | 我的大学四年美好时光

大一班级联欢晚会

  一晃毕业八年有余,象牙塔里的岁月如昨,湖东路59号成为永恒的记忆,风雨操场尽情挥洒汗水的身影一闪而过,主干道梧桐树春去秋来由绿泛黄,佳山公园弯曲的小道连接着校内外,炼湖畔朗朗读书声仍萦绕耳旁,图书馆早起占座的已成寻常,教一楼广场的迎新晚会和军训一张张青涩的脸,却早已经不见去向。

    大学的那四年,是集体生活最辉煌灿烂的四年,也是最令人难忘的四年,每个人没了高三的升学压力,彻底的放飞自我,让一群懵懂少年的青春年华拥有了人生最美妙的回忆,和去勇敢战胜困难及探索未知领域的底气。

我和我的室友

  还记得大一刚入校,宿舍的5个来自江西、河南及本省的室友在家人陪伴下很快就安顿下来,紧接着我们彼此互相介绍,迅速打破隔阂熟络起来,按照年纪大小排了序,我排行老三,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哥”,就这样一直被叫了四年。那时我们住在学校老校区最拐角的三栋宿舍,因为离门卫阿姨近,除了买吃的东西之外,平常进进出出和他们很快熟悉起来。和楼上住着的化工和冶金学院学长们,谁也看不惯谁,彼此蔑视不相来往。

大二英语演讲比赛现场

  因为高中对外语爱好的原因延续到大学,军训期间我就报名参加了学校“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第一次参赛折戟只获得了优胜奖,但也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我在接下来的校内两届演讲比赛、三届英语竞赛以及其他竞赛项目当中越挫越勇,顺利在机械系乃至整个学院英语老师中间成为了一个话题:唯一的理工专业且男生连续三年参赛,成绩逐步提升,最终在大三顺利代表学院参加安徽省赛并获得一等奖。军训结束去炼湖英语角和外教练习口语,参加社团联英语协会,到英语系蹭德语和日语课,所有的都历历在目,以至于后来成为了系里第一个过了英语六级的人。

大三参加省大学生英语竞赛

  以上内容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但是正是在那个不服输的年纪经历的是是非非,才造就了如今不肯轻言放弃、精益求精的个人性格,让我可以在日常千头万绪工作之中能够慢慢理出思路,不惧怕任何困难,敢于直面和战胜挑战,达到预期目标。可以说是大学造就了我的一部分品格,即使她们不一定是优良的,却足以让我受用终身。

  毕业时还专门去看望了一次三栋门卫阿姨,她说我们那届是最调皮的一届学生,但时光荏苒,当我们前两年再返校又碰见了阿姨,她却说和我们那届学生最亲,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联系,每年都会有人去学校看她,她是母校里最普通的一员,却是离我们最近,经常教育和提醒我们的人,我想这也是大学谓之“大”的原因之一吧。

  大二开始,一个个“翅膀”硬了变得“油头粉面”,一部分人在外兼职,一部分人不好好学习晚上网吧打游戏白天睡觉被点名,一部分人在大一新生入校期间赚起了外快变成了卖电话卡的学长,有的成为了当志愿者的学长,还有的是给学弟们传授经验的学长。因为宿舍调整,我们从三栋一楼的6人间搬到二栋五楼的4人间,结识了新的舍友,开启了一段新生活,从那时候起,三栋宿舍的阿姨便很少碰面,也正式开始和二栋严肃的门卫阿姨新的斗争之旅:“偷”菜喂兔子被骂,半夜翻窗被拦,现在看来那是一段多么啼笑皆非的时光。

  辅导员杨老师因为丈夫在南京夫妻聚少离多,便辞去工作前往团聚,离别时对同学们的不舍,大家说着有时间再聚,可是再聚却遥遥无期。新任辅导员毛老师迅速到岗,因为和同学们年纪相仿,又是美术专业出身个性十足,中间和班里几个调皮的学生有不少插曲发生,但当大家了解毛老师之后才发现他为人非常不错,为同学们着想考虑,经过一番相处,同学们很快便认可了他,他爱打篮球,也能和我们找到共同语言,我想这应该是男生之间独特的相处方式。

大四毕业前班级篮球对抗赛

  作为理工科专业,班里56个男生,只有4个女生,球场成了我们这帮男孩子的天堂,一到周末早上起床一群人吃完早饭便去篮球场占位,一直打到太阳落山,然后大家说说笑笑再一群人拎着热水壶和衣服去学校浴室洗个热水澡,吃个晚饭回宿舍刷剧、看比赛。生活过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只是这样的时光也好景不长,很快便被其他事情充斥,期末考试如期来临,大部队前往图书馆自修室,那一个月时间真的堪比好莱坞大片,个个演技爆棚,学习努力程度不亚于高考当年。

  大三专业课压力越来越大,作为班长,和系主任、副主任以及其他老师熟悉自然不为过,于是乎在平时课程学习不是太专的情况下,经常几个同学一起厚脸皮去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同时软磨硬泡套出期末考试的出题范围。系主任的睿智,副主任薛家国老师的严谨,当然少不了叶维明老师引以为傲的安工大号称“安徽小清华”的说辞,他的那句经典名言:人丑就要多读书,每当做出一点小成绩想翘下尾巴时,这句话便会在脑中浮现,鞭策着那颗骄傲的心,绝不会给你任何机会让你得逞。

诺贝尔奖获得者合影留念


报告现场

  记得大三时学校曾邀请到了来自英国1996年诺贝尔奖化学奖获得者哈罗德.Kroto教授来校做学术报告,那应该是学校为数不多的追星场面,当时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很多人提前两个多小时到场排队,还有很多人坐在地上听讲,他的研究方向是碳60,演讲内容非常幽默风趣,过程轻松愉快,虽然很多专业词汇听不懂,但他图文并茂的讲解,对于工作热忱及生活和家人的热爱,让我一生难忘。

Kroto教授在回答我们问题时曾说:“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拿到诺贝尔奖,我的回答是“我从来就没有为了获奖而做研究,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想做一个超人,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我偶然发现了C60。”他勉励在场所有人不要为了获奖而立志去做研究,而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产生好奇心,学会享受钻研的过程,发现其中的乐趣。

  说着蹩脚英语的我也鼓起勇气问了一个问题,题目和和答案已忘到九霄云外,但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与大师对话,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回想起来Kroto教授应该算是大学期间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大师吧。

  经历短暂的纠结工作与考研,在分析利弊确定考研之后,暑假便和同学留校备考,三十多度高温,宿舍没装空调,四个电风扇对着吹看书也成为系里备考届的黑历史。

    大四上半学期考研备考继续,每天早出晚归,6点不到出门,11点以后回宿舍,三点一线之间大家在暗自较劲,只为来年能够圆梦。期间为了更加了解报考学校和导师,专程跑到南京去,逛遍了仙林大学城和钟山四牌楼附近的大学,打探各路消息,可只有自己清楚,考察理由虽名正言顺,但玄武湖的樱花和南理工醉人的二月兰却暴露了自己。一趟金陵之行,因此结识了一些比自己更加优秀的人,更坚定了心底必须破釜沉舟战研招的决心。

    随着考研折戟的消息一出,未达目标已无心调剂与二战,便一门心思的找起工作来,于是又开启了另一段旅程,辗转于省内、上海、宁波几地参加面试,接连收到的offer,让原本悬着的心终于落下。经过慎重考虑,放弃了南下进入广东国企钢铁厂的邀约,不愿拿着底薪当采购成为千万上漂的一员,抱着想去省外更大的世界去看看的想法,于是就只身一人来到离家千里之外东海之滨的宁波,毅然决然的投身于祖国石化检维修第一线,一干就是八年直到现在。

毕业前班级挂出的标语

  去宁波面试的当晚是在酒店兼职服务生工作下班后,回到宿舍换好衣服拎着书包买上最后一班绿皮车前往宁波面试,随着一夜火车晃荡到了目的地,坐上380路公交车来到公司,穿着去上海面试时姐姐给我买的一套西装,打着领带进到当时还在炼化1#门岗老楼的人力资源部,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前世有缘,两位面试官先后成为我的前任及现任领导,我感谢他们在众多人之中选择了我并给予我机会,让我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为数不多的“才华”,也能够与公司风雨同舟,一同见证着国内石化井喷式发展,并随之而来的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及个人发展成长的必然良机。

    后来也就有了你们如今熟悉又陌生的,曾从事过动静设备施工技术的小李、当过团委书记小李、主管人事招聘的小李、以及负责公司综合管理工作的小李。这些年小李一直都没有变,仍然固执的相信内心的声音,秉持着大学四年塑造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去追逐更高的梦想,去奔赴更远的远方。

  而毕业工作之后的这八年,每每遇到困难或坎坷,都会想到四年大学积攒的力量,这时总会有一股温暖涌上心头。我们在懵懂的年纪相遇,又在并不十分成熟时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回首过往,感谢每一个苦辣酸甜记忆中,曾彼此鼓励和奋斗过的师长、同学和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光。


          ——2022年9月某日大学毕业八周年之际写于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印记 | 我的大学四年美好时光)